“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在宁波闹市鳞次栉比高楼间,卧着一池清清的湖水,这便是宁波的“母亲湖”——月湖。11月9日一早,从事水面保洁工作多年的王贵义和往常一样,来到南区吴氏支祠附近换上工作装,撑起小船娴熟地在湖面打捞落叶。此时的月湖,水光潋滟,堤桥相映,岸边层林尽染,让人神清气爽。“评上了国家5A级景区是大喜事,水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保洁工作也不能落后!”王贵义说。
10月29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为本年度全国新晋5A级旅游景区举行授牌仪式,“天一阁·月湖”景区成功跻身其中。而这张“金名片”背后,少不了宁波人对月湖生态治水的努力。
治水用上高科技
开凿于唐贞观年间的月湖,水域面积9.6万平方米。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人文荟萃。前些年,月湖藻类暴发,局部出现季节性黑臭,部分区域为劣Ⅴ类水体,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
去年3月22日,月湖所在的海曙区启动水生态综合整治,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水质提升与水生态构建、绿化提升、海绵体修复及智能化管理等五大工程。这是继1999年之后,月湖又一次大规模治理,也是浙江省首个湖泊治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打通月湖的“生态经脉”,首先从湖底的清淤开始。经过前期声呐测定,月湖最深处达7米,湖底淤泥平均厚度达26厘米,清淤工程量大。
“我们下了大决心,在不妨碍市民生活的基础上,抽干整湖水,全面清淤,然后,在湖底铺上一层生态除磷剂,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生态钝化技术。”承担月湖治理的宁波天河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继荣说,这种除磷剂像活性炭一样,吸附固化浮泥中的磷元素,这样水体磷含量大幅下降,有效抑制藻类生长,显著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
清淤后,施工方还在湖底种植了沉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打造阶梯式的水下森林,并有针对性地投放螺类及花白鲢等鱼苗。通过生物的合理调配,让月湖水生态得到恢复。
“但湖泊光靠生物净化也不行,流水不腐,月湖水质变差和水体不流动有很大关系。”为了让湖水“活”起来,他们在月湖中建立一个净化活水的内循环系统。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月湖南侧、位于三支街旁的“全湖净化活水系统中心”。草木掩映中,这座“小木屋”与景区环境融为一体,深入其中,才发现它深藏玄机。
在“小木屋”内,地下6米处,几台大型加压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这里运用的是月湖净化活水最核心的“黑科技”。月湖的北端设有两个进水口,湖底布设了管道,利用重力流,把水输送到月湖南边的这间“小木屋”地下系统中。水流通过取水泵坑进入混凝池,这里的加压设备将水中的磷、悬浮颗粒及藻类等杂质混凝沉淀,然后将净化后的水再通过月湖南区的一个出水口重新排到湖中,由此循环往复。
“形象地说,这个系统类似于小型污水净化厂,像给月湖做透析一样,将杂质分离,从而净化湖水。”徐继荣告诉记者,目前,根据自动检测站检测到的水质情况,系统净化流量达到每天1.6万立方米,按整个月湖36万立方米水计算,20多天就净化一遍,水质稳定维持在Ⅳ类标准。
一连串高科技的运用,无疑是此次月湖水生态综合治理的亮点。在为期一年的整治过程中,仅净化活水系统便涵盖了13个创新性亮点。这其中多数项目均为天河公司自主研发。这座已投用的活水净化中心,更是全省治理湖泊方面的首创。
(责编:王丽玮、翁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