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中心昨天拆除看板上的杜嘉班纳(D&G)大型时装秀标志。原定于21日晚举行的时装秀因“辱华”风波而取消。(中新社)
面对网民公愤,中国外交部表示,不希望将事件上升为外交问题。官媒《环球时报》还呼吁政府尽量不要出面干预,让市场来解决文化摩擦问题,并表示有道歉态度的外企,“未必需要穷追猛打”。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D&G)“辱华”事件持续延烧,该品牌前天深夜再发声明说事件“非常不幸”,但只字不提道歉,进一步激怒中国消费者,大批中国网民呼吁“用脚投票”抵制D&G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官方的反应则显得更为克制,外交部表示,不希望将事件上升为外交问题。官媒《环球时报》则发表评论呼吁政府尽量不要出面干预,让市场来解决文化摩擦问题。
D&G近日拍摄的宣传片,被指夹有“刻意的中式发音”和模特用筷子吃比萨饼的奇怪姿势画面,网民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歧视。
不过,真正引爆“辱华”争议的,还是D&G设计师加巴纳(Stefano Gabbana)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与一名网民的争辩。根据网传截图,加巴纳称“中国是个屎一样的国家”,还说“没有你们我们也照样过得很好”,引起舆论哗然。
陷入公关灾难的D&G前晚深夜在Instagram上再度发表英文声明,客观效果却是火上添油。
声明说,该团队原本梦想着把一场“为中国专属而设”的活动带到上海,但当天发生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幸”,“对为把这场秀带到现实中来而日夜工作的所有人来说,都很不幸”。声明最后感谢“我们所有的朋友和客人”。
有网民说,D&G的声明暗指中国人对其品牌有崇尚心理,时装秀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一种“满足”,全篇没有一句道歉,高高在上、自负自傲的语气令人发指。有人说,“有本事歧视就别来中国赚钱”,不少人也呼吁抵制D&G。
中国是D&G最大的市场之一,此次公关灾难势必对其营销造成巨大打击。
事实上,这已不是D&G首次陷入“辱华”争议。该品牌去年在北京传统但老旧的街区拍摄广告,模特儿与机动三轮车司机和普通市民形成了强烈反差。该广告和在香港、东京拍摄的类似广告中的摩天大楼和现代化城市形象截然不同,被指有意丑化中国的形象。
相对于中国消费者和舆论的愤怒,中国官方则表现出相当大的克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意大利媒体提问时说,该事件不是外交问题,中方也不希望将它上升为外交问题。
他说:“与其你来问外交部发言人,你不如去问一问普通的中国民众,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外交部此次的回应,同9月发生瑞典电视台辱华事件时大不相同。耿爽当时对事件“予以强烈谴责”,中国外交部和驻瑞典使馆也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要求瑞典电视台有关责任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并保留就此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而此次外交部的表态,正好呼应人民日报社旗下《环球时报》的建议。
官媒吁公众慎用消费力量对待外企
该报前晚发表署名“单仁平”的评论说,凡是涉及消费领域的冲突,中国官方应“尽量不出面干预”,让市场解决文化摩擦问题,塑造双方的适应性。
该报也一改昔日的民族主义立场,呼吁公众慎用手上的消费力量,重点打击言行和事后态度恶劣的外企;对于可能不熟悉中国情况而犯错、犯了错后又有明确道歉态度的外企,“则未必需要穷追猛打”。
文章说:“只要外方不坚持错误,我们就可以给双方的长期沟通留下空间。”
中共中央政法委下属的微信公号“长安剑”也发表文章说,理性、成熟、自信的爱国,跨越提高的是国民素质水平以及整体社会文明程度。
文章强调,爱国不仅表现在驳斥谬论、表达愤怒,“更表现在我们做好自己,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
分析:官方理性处理希望赢得更多尊重
中国政府常被指蓄意挑起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用“13亿人口市场”的经济手段对外国政府或企业施压。有分析认为,此次官方较克制的反应,显示中国政府正在改变前段时间的强硬外交手段,希望以更理性的处事方式赢得更多尊重。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过去发生类似事件时,中国网民可能会做出非常强烈的反应,政府也会跟着做出强硬表态。但最后效果并不好,当局也做了检讨和反思。这次的处理方式没有上升到外交事件,就显得更加成熟。”
不过苏豪也提醒,如果涉及到海外中国人的人身安全或利益,或影响到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政府还是有责任要做出明确的表态。
过去发生类似事件时,中国网民可能会做出非常强烈的反应,政府也会跟着做出强硬表态。但最后效果并不好,当局也做了检讨和反思。这次的处理方式没有上升到外交事件,就显得更加成熟。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