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天地人和 宁夏蓝 绿水青山踏歌来
蓝天之下 绵绵汗水洗尘霾
5年前吐槽雾霾,如今自豪晒“宁夏蓝”。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明显感到宁夏的好天气比往年多了。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剔除沙尘天气影响,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6%,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同比实现双下降。
进入冬季供暖期以来,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80%。
“大气攻坚战打得有成效,今年蓝天数量明显比去年多了。这一年,我们通过技术改造、环境整治,企业实力得到很大提升。”曾因环境违法问题被处罚190多万元的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思鹏感触颇深。今年,该企业自行降低50%的生产负荷,投资3亿多元进行环保技术改造。
“我们为环境违法行为付出过惨重代价,现在必须转变观念,认真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守护好宁夏的蓝天和大地。”袁思鹏“盘点”公司的环保整治举措:焦炉加热烟道尾气脱硝装置10月底建设完成,投用后可使焦炉加热烟道尾气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特别排放限制;为让所有煤炭入仓储藏,建成了3万余平方米的封闭式储煤仓;为实现烟道尾气和粉尘达标排放,先后建成了焦炉烟气脱硫设施和煤焦化行业领先的湿电除尘设备……
在宁夏,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加入到环保整治行动中,切实发挥企业主体责任。
宁夏电投集团公司克服各种困难,统筹协调银川市热电厂的关停事宜。9月1日,运行了近20年的银川市热电厂全面关停。“热电厂关停了,我们可以放心开窗户,不再担心到处是烟尘了。”热电厂周边群众说。
“暖源锅炉房设施运行正常,各项在线监测数据都达标。”11月20日,银川市金凤区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苟元珠带着执法人员,对辖区仅剩的2家锅炉房的料场、渣场及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进行检查。“今年,随着银川市‘东热西送’集中供热项目落地,20蒸吨以下的小锅炉都拆除了,这对大气环境是极有利的。”苟元珠说。
11月21日中午,青铜峡市峡口镇草台子村村委会主任王军吃过午饭,骑上电动车沿着村庄周边“巡视”。“每天严查秸秆焚烧是我的工作之一,村民们也逐渐从不理解转变成了理解,毕竟环境好了,大家都能享受到。”王军说。
“大气污染防治不单是某一个地方、某一个部门的事,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我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的第一年,随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等一系列举措的推进,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记者 李 锦)
大地披绿 人进沙退写传奇
10月18日当场查获宁夏银龙工程机械公司破坏自然保护区设施以来,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石嘴山管理站加大管控力度,在辖区重要区域进出道路口设置栅栏和限高杆11处,防止偷盗采车辆进入保护区。在大岭湾至白芨沟沿线的6处涉矿整治区域铺设铁丝围栏,并将进出区域的路口封堵。
2017年6月,宁夏打响了保护“父亲山”的全民保卫战: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煤炭、砂石等工矿企业关停退出,并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停止审批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采和建设项目。
保卫战成果来之不易。全区各级财政投入10亿元开展治理,169家矿山和其他企业全部停产退出,前后问责125人……
每一寸遭受过破坏的土地正在努力修复。今年夏季,记者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磴沟至蜀宏段看到,刺槐、榆树、沙枣树等树木生机盎然。保卫战前,这里曾是40多家洗煤厂严重破坏生态的现场。在石炭井清水沟的宁夏融蓄煤业整治点上,往日杂乱的矿山露出清秀容颜。在大武口枣窝整治点,去年7月播散的草籽,形成了上百亩的植被区,具备了生态恢复能力。
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保护大地母亲,我们责无旁贷。
沙漠治理,是宁夏人绕不开的生态环保话题。
面对滚滚黄沙,盐池人没有屈服。
在“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下,盐池县人经过艰苦奋斗,植被覆盖率达到70%,县内很难见到100亩以上的沙丘,昔日的“沙窝窝”因绿成景。
同样,在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上演着绿色奇迹。草方格里,柠条和沙蒿等固沙植物拼命抽枝吐叶,绿色公园里碧湖荡漾,亭台栈道次第排开,俨然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空间。
“经过三代治沙人的艰苦努力,我们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上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百万亩,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成了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说,治沙人60多年“人进沙退”的执着坚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
一寸土,一抹绿;一方绿,一斗金。目前,我区正在加快建设北部平原绿洲、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南部山区绿岛三大生态系统,继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计划2018年完成营造林145万亩,治理荒漠化50万亩、水土流失800平方公里以上。2018年至2022年,全区完成营造林5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记者 马钦麟)
人人行动 扮靓美丽新家园
11月20日下午2时30分,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街道办事处丰收社区“大妈志愿服务队”开始巡逻。从2014年开始,这些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就成了社区环境保护卫士,每周两次巡逻,雷打不动。
为了让居民做好“身边的环保”,丰收社区试点“垃圾不落地”活动,设置厨余垃圾定时收集点,安排专人定时定点登记收集。通过参加环保活动,居民李秀白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家现在垃圾少得很,能利用的全利用了。剩饭剩菜喂了猫和狗,果皮蔬菜全部用来做酵素。”记者在李秀白家看到,厨房、餐厅、卧室里到处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桶装酵素。“我把清洁剂换成了酵素,省钱又环保。”李秀白说。
“从去年开始,关于环境的投诉突然增多,一个月最多时候有十几起,说明居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11月21日,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宝湖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红彩说。焚烧垃圾污染环境、噪音扰民、餐厅油烟扰民,无论在小区还是宝湖公园,居民们只要发现这些线索,就会给李红彩打电话反映,“这些投诉其实是一种监督,每一个投诉人都是一名监督员。”
宝湖社区辖区有一条废弃沟壕,多年来因脏乱差屡被投诉。去年开始,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下大力气整治,清理垃圾,种草绿化,安装健身器材,以前的垃圾坑成了健身站。“意识转变需要过程,可能很漫长,但只要做,总会有改变。”李红彩说。(记者 智慧)
人景和美 满目葱茏天地新
2016年前,家住银川市兴庆区凤鸣佳苑小区的闫峰,进出小区都选择绕道。否则,须经那个无人管理的“垃圾场”。
2016年3月,银古路街道办事处景湖社区响应银川市“蓝天工程”,清理垃圾15车、渣土10车,引入一家市场投资公司,在曾经的“垃圾场”建设大型全封闭式市场,将辖区摆摊设点的商贩迁入其中。
整治脏乱差,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银川市不遗余力,小微公园珍珠般散落城市主干道路、居民区和水系节点等地,“开窗见绿,出门见园”不再是梦想。
园林城市美景,在宁夏不止银川,其他市县也不甘落后。于是,城,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造,被打造成了绿色空间相隔、湖泊湿地映城、山水和谐的宜居城市;村,受益于生态的整治和修复,绿水青山踏歌来,满目葱茏天地新。
西吉县聂家河流域位于西吉县平峰、兴坪乡境内,总面积46.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曾达44.9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仅为428毫米,流域内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
西吉县通过蓄水填土、蓄水顶基的土办法,成功解决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林草上陡坡,农田上缓坡,坝系进沟道,科技进农田,养殖进农户”和“坝、窖、池”联网运用,在丰水期利用小型抽水设备将坝内蓄水抽送到山上的池、窖中,枯水期则有序释放蓄水,缓解旱情。
如今,聂家河蜕变一新:山顶林草平衡区、山腰基本农田区、沟底坝库经济区、村庄美化风景区依次排开,早没了昔日的模样。
中卫市利用“卫宁相向黄河生态连城”景观带,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美好环境。泾源县发展庭院林果产业,打造花果乡村,带动农民增收……
城因湖光水色而灵动,人因大自然的馈赠而得以繁衍,生生不息。生态建设是功在千秋的系统性工程,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当地动植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全靠生态建设铺路。(记者 刘惠媛)
水清鱼肥 龙须沟换了新颜
入黄、入湖排污治理,关系黄河水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宁夏12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的水质,对黄河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年前,曾是脏乱不堪、严重污染的臭水沟,近年来被清河、治污、植绿,治理从未间断。
11月20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区12条重点入黄排水沟中,中卫市北河子沟,吴忠市南干沟、清水沟,银川市银新干沟、四二干沟、第二排水沟,以及石嘴山市第三(第五)排水沟等7条入黄排水沟,均由2015年同期的劣Ⅴ类重度污染水体改善为Ⅳ类及以上水体,其中4条排水沟甚至达到了Ⅲ类优良水质,实现了由“黑水”到“清水”的颠覆性改善。
曾经的中卫第四排水沟,是远近闻名的“龙须沟”,沟道内水质黑臭,岸边垃圾乱堆乱放。2018年之前,这里的水质一直呈劣Ⅴ类,人们掩鼻绕行。这条长达20多公里的黑臭水体,曾列入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重点整改问题之一。
2016年,第四排水沟被确定为我区排水沟重点治理项目之一。同年10月26日,中卫市对第四排水沟实施清污分流工程,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莫楼人工湿地和引水管网,将沟道水体引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
两年时间,曾经的“丑姑娘”水体清亮,碧波荡漾,人工湿地鱼鸟成群,变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吴忠市清水沟也经历了由丑到靓的蜕变。经过治理的清水沟,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四类水质,水体清澈见底,周围湿地春夏绿草如茵,秋季一片金黄,四季风景各异,不仅吸引来市民无数,连黄河里的鱼儿,也不惜逆流而上“到此一游”。
第四排水沟、清水沟,两个“丑姑娘”,经过治理改造,变成了水灵灵的“俏娇娘”,这种堪比整容的变化,得益于自治区和属地政府、职能部门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研究及综合治理。
目前,我区正加快推进排水沟综合整治进度,督促指导各地加快实施重点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人工湿地建设,全区12条重点入黄排水沟中,8条排水沟的人工湿地已建成,永宁中干沟、永二干沟的湿地基本建成,银川第二排水沟、青铜峡市罗家河人工湿地正在建设。“这些人工湿地建成并运行发挥效益后,12条入黄排水沟的水质将得到更深度净化。”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锦 秦磊)
法不容情 损毁环境必严惩
岩羊被害之后
宰杀了一只受伤的岩羊,就被依法判刑!
今年6月,银川市西夏区法院以非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一审判处银川市某景区合同工杨某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今年2月21日17时许,负责打扫景区卫生的杨某某得知景区有一只岩羊受伤需要救助,就开车赶到现场,将一只不能活动的岩羊拉到景区办公区院子。为食用岩羊肉,杨某在办公楼前的树林内将岩羊杀死,剥皮处理时被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贺兰山分局民警发现。经鉴定,被杀害的岩羊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今年5月30日,贺兰山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在西夏区法院设立,这是宁夏首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庭,主要受理涉及环境保护的案件,开启我区环境司法专门化先河。
被封的自备井
一口井和一辆车,吸引了银川市西夏区检察院干警的注意。
2017年的一天,西夏区贺兰山路,一辆洒水车停到自备井旁,司机按下抽水泵按钮,地下水直接灌进了洒水车。“抽取地下水是否办理了手续,是否缴纳过水费?”带着这些疑问,西夏区检察院干警展开了调查。
经调查,西夏区环卫作业全部使用自备井抽取地下水,日均用水量保守估计为800吨,所有自备井均未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取水单位也未缴纳过水资源费。根据法律规定,西夏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为取水单位,在未取得取水许可证的情况下,长期使用地下水,既未进行计量,也未缴纳水资源费,属违法用水。银川市水务局作为审批机关和监管部门,既未对取水工程进行验收,也未尽到节水管理的职责,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2017年9月26日,银川市水务局向西夏区城管局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该局补缴2015年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地下水水资源费共计81万多元,限期停止使用并封填现有的两眼自备井,道路洒水水源采用其他方式解决,并在全市范围内责令相关单位针对相同问题进行整改。
2017年12月13日,银川市政府针对该案反映出的地下水水资源过度开采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并决定,限期全部封填城管环卫取水自备井,科学合理优化全市再生水取水点布局,积极推进再生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记者 张涛 乔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