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城市大脑,让通行更畅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城市大脑,让通行更畅快根据车流量“指挥”交通信号灯,怎么保持道路畅通?精确设计最优通行方案、赢得3分钟至5分钟的交
原标题:城市大脑,让通行更畅快

根据车流量“指挥”交通信号灯,怎么保持道路畅通?精确设计最优通行方案、赢得3分钟至5分钟的交通事故“黄金撤离时间”,奥秘是什么?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车多路少、事多警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过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的排名却从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今年的第57名。11月20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深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改革现场会上,以“城市大脑”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的“杭州方案”正式推向全国。

“最强大脑”打破数据壁垒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的距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形象比喻,红绿灯和交通摄像头虽然同处一根杆,背后的数据却互不相通。

在杭州市民赵女士眼中,“城市大脑”改变的正是数据之间的距离:两年前,她从家到单位7.2公里的路程要经过15个红绿灯,早晚高峰开车大约需30分钟,现在平均提速近5分钟。“在这个路口等到昏天黑地,不远处另一个路口畅通无阻的现象很少见了。”赵女士说。

经“城市大脑”分析后调控指挥红绿灯,给广大有车族带来了更多的通行畅快感。

自今年9月起,杭城高架道路的入口匝道多了一张“新面孔”——AI信号灯。“AI信号灯可以感知高架道路主线通行情况,通过2分钟、4分钟、6分钟的不断学习、反馈及自我评价,找到车辆流速和在途交通量的最佳配比方案,使道路保持较高通行效率。”杭州交警高架道路大队指挥室民警胡德说。

目前,杭州已有59个高架匝道应用AI信号灯,高架主线流速基本维持在每小时50公里,通行能力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群众对高架信号灯配时不及时、不合理的投诉明显减少。

为城市道路全天候“体检”

“现在手机软件上能看到拥堵路段,司机会提前避开。”最近杭州不少打车族告诉记者,出租车司机使用的电子地图变得很智能。变“聪明”的电子地图依托的正是“城市大脑”对道路的定时检测。

在杭州市公安交通管理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记者可以看到各种即时交通数据不断生成,比如道路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等。“‘城市大脑’V2.0如同医院的‘CT’,每2分钟会对道路交通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体检,并以互联网地图、广播电台等为窗口,发布路况信息进行交通分流。”指挥中心民警告诉记者。

除了实时收集、发布路况为市民出行“提速”,“城市大脑”还可以自动发现城市道路上的110种警情,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全天候自动巡检。“如果路面有事故发生,指挥中心能在10秒内收到报警信息,再根据‘城市大脑’就近调度警力赴现场处理。”杭州交警高架道路大队城中中队中队长杨长林介绍,“‘城市大脑’通过交通摄像头可以实时获知交通事故,后台自动报警并通知附近执勤交警处理,赢得3分钟至5分钟的‘黄金撤离时间’,可以减少因事故造成的路面拥堵。”

秒速设计最优通行方案

前不久,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南路附近待命的120急救车,接到一个7公里外的求救电话。在“城市大脑”的护航下,救护车沿途经过21个红绿灯路口没遇到一个红灯,一路畅通。萧山公安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定格在“854秒”。

倒计时的起始时间根据以前的平均耗时确定,剩下854秒,意味着急救车比平时快了14分钟多。萧山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应东辉回忆说,急救车出发时,“城市大脑”在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了多种算法模型,反复推演,结合手机地图、道路视频监控记录的各类车辆行驶速度和数量,感知各类车辆的运行轨迹,以秒级速度为救护车设计出最优通行方案。

据了解,“城市大脑”已实现对“110”“119”“120”等救援车辆“一路护航”功能,通过对象发起、并行协作,在线实时构建、打通消防、医疗等“救援快速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守护市民平安。

(责编:张丽玮、翁迪凯)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