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洪泰基金盛希泰 科创板的前景在于监管的思维转变
盛希泰
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曾任华泰联合董事长,后与俞敏洪于2014年创办洪泰基金。作为具备多年投行经验的投资人,他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对科创板的推出给予很高的评价,寄望科创板能成为链接创业者、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新桥梁,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几年前,当我还是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的时候,花了80%的时间跟投行之外的圈子打交道,尤其跟互联网企业聚会,我发现竟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
这让我备受打击,作为投行身处资本市场仍有一种落伍的感觉。那些年,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更多是盈利稳定的传统行业,中国资本市场完全错过一代互联网。这也是后来我离开投行做天使投资,从更前端接触创业家的原因之一。
如今,科创板是资本市场一个“重启”的重大机遇,承载着引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但是搞好科创板,有两个前提:一是加大对造假企业的惩罚力度,对通过造假获得巨大利益的发行人必须严刑峻法;二是充分信息披露,这是成熟市场的经验。
总之,寻找真正代表未来的企业,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尤其监管要转变以“净利润”这种单一盈利指标审视企业的做法。市场制度方面,50万投资者门槛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降到20万、10万就足够了。
什么样的企业代表未来?要转变思维!
科创板,将成为真正意义的“创业板”,成为链接创业企业、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的新桥梁。推出真正的注册制,管理层需要简化审核机制,将审核交予市场,相信中介机构,让市场选择。
目前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本质区别,甚至创业板的审核严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中小板,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三者属于一板,而科创板将成为真正的“创业板”。
过去,中国的科技创新类新经济企业“被迫”选择海外的资本市场,国内没有一个板块与之匹配,中概股回归也没有完全对应的承接。
我曾说过,2014年阿里巴巴去美国上市,印证了中国崛起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上市之后市值翻倍,但中国人却享受不到这些企业上市的任何好处。中国资本市场错过了整整一代互联网,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今年,港交所进行上市制度改革后,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大批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我这几年从事创业投资之后,发现这一批独角兽是过去十年培养起来的,错过了他们意味着要再等十年。
什么样的企业代表未来?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尤其是监管。
以“净利润”作为上市的主要指标是不合理的。2000万、3000万的净利润对一些企业来说,会计手法就可以调节出来,而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持续投入的企业暂时无法盈利,但不影响它可能在某些领域中就是行业龙头,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占有率已经第一,这样的企业为何不让它上市继续壮大呢?
人工智能大数据、消费分级的细分领域、生物医药等行业,都可能诞生代表未来的新兴企业。
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科创板实行注册制的前提是完善的法律制度,应当把充分信息披露作为首要条件,而不再以盈利作为要求,比如京东在美国上市之前仍是亏损。只要充分信息披露,把商业模式讲清楚,把供应商、客户情况等真实披露了,把该讲透彻得讲明白了,剩下的应该交给市场来判断。
惩罚造假企业必须严刑峻法
我国的证券监管存在一个误区,即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之后,严厉处罚中介机构,对发行人和创始人的惩罚力度太低。
多年的投行经验告诉我,IPO保荐与承销是一个竞争激励的市场,我基于专业判断质疑或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企业,最后放弃了这个项目,但总有别的投行会争相去做,惩罚中介机构的效果比较微弱。
实操中,假如企业恶意造假,有时最厉害的注册会计师也难以发现,侦查渠道和方法比较有限,最后企业不仅骗过了会计师、律师、投行等中介机构,还骗过了地方政府、证监会发审委等所有人。
关键是,造假上市之后发行人获得了巨大利益,被发现造假但惩罚力度太轻,刑满释放之后身家仍过亿,这样的处罚远远达不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以致于仍有人冒着风险造假。
强烈呼吁从法治的角度加大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并且严惩从市场融资的上市公司和创始人,必须罚得倾家荡产,这也是确保注册制落地的前提。否则目前企业造假相比于其获得的巨额收益,惩罚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太低。
其次,才是处罚中介机构,虽然中介机构的中介费收入不足以支持其参与造假,但尽职调查的失职应当被惩罚,不过它不是惩罚的首要对象。
科创板支撑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节点,科创板如果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将会是承载历史使命的。如果不从根上解决问题,科创板也许会辜负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期望,重蹈新三板的覆辙。
投资者50万门槛还可以更低
科创板,千万不能重蹈新三板的覆辙,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具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指的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那就是流动性;两个基本点,指的是融资和财富效应这两大功能,一个不活跃的市场就会丧失这两大功能。
首先应该回归什么叫市场?有流动性有交易才叫市场,市场是以交易为基本出发点而诞生的。资本市场不外乎两大基本功能:
一是“搞钱”,就是融资;
二是财富效应,创业者获得财富激励。
没有流动性,企业不能“搞钱”,创业者不能财富增值,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没了,这是核心问题。此前,新三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性资本市场,但是交易活跃度和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得新三板近年来有种被打入“冷宫”的感觉。
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最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
在此前的新三板改革中,我曾建议投资门槛从500万元降低到50万元,既能满足避免散户化的监管初衷,又能释放和扩大流动性。投资门槛降低到50万元,开户人数扩大100倍都不止,竞价交易就有了前提。如此,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才能真正起来。
我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这种市场特征短时间内还会继续维持,投资者结构的改变还需要时间。
低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50万但不超过80万,年收入超过8万但不超过15万,占比34%。
贫困家庭:净资产超过20万但不超过50万,年收入超过3万但不超过8万,占比36.98%。
贫穷家庭:净资产不超过20万,年收入不超过3万,占比0.02%(全国总人数按14亿计算)。
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贫穷家庭相当于无产阶级,在中国占比高达71%。
据统计,中国总人口中50万以下净资产人群占比约三分之一。因此没有两三百万以上的资产断然不会以50万来参与新三板这样的高风险投资,因此50万资产的投资者门槛已经足够高了,散户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之一,但他们没有那么不成熟。
有消息称,目前科创板的投资门槛预计设定在50万元左右,我的建议是还可以更低,降低到30万、20万,甚至10万都可以。合理的投资者门槛是保证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条件,如果不能帮助中小企业“搞钱”,市场最终没有活路。
至于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定价,交给市场来做决定是最好的选择。注册制之下,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打破并重新达到平衡,发行由买方机构参与定价,市盈率不要锁定,如果发行价过高,没有投资者认可愿意买单,二级市场上市首日就可能破发。
可以说,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第三次重构,总要真正的干出一些事情来。
一方面,创新创业在中国这个核心历史时期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撑;
其次,我们要跟整个时代相呼应,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公司都已经在美股和港股上市,我们不能一直面向过去,这是不行的,还是要面向未来;
第三就是跟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注册制始终没有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