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人民日报:防范"指尖政务"中的"四风"变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防范“指尖政务”中的“四风”变种(人民时评)实干导向、实效要求、实绩指针,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不懈。真正把“互联网
原标题:防范“指尖政务”中的“四风”变种(人民时评)

实干导向、实效要求、实绩指针,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不懈。真正把“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好,离不开管理智慧的筑底,也呼唤正风肃纪的托举

近日,个别地方有基层干部反映,手机上政务APP太多,有的甚至要求每天打卡“留痕”,耗费时间精力,影响工作生活,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毋庸置疑,“互联网+”用之于基层政务管理,“动动手指”就能快速发布指令、及时沟通信息、督促工作落实,确实起到了节约行政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互联网+政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成熟、不规范之处。各领域各层级政务APP让人眼花缭乱,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政务办公群成“秀场”,有干部抱怨“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微信下指令、微信抓落实”,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工作群“拍马屁”“发红包”,微腐败渐露苗头……种种问题足以说明,真正把“互联网+政务”利用好,离不开管理智慧的筑底,也呼唤正风肃纪的托举。

建而不管、用而不精,是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在政务APP建设上各自为政、各搞一套,既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徒令基层干部和办事群众难以适应、无从选择。“互联网+政务”的精髓在于整合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如果只是把现实中的部门壁垒、信息孤岛搬到网络和“云端”,“互联网+政务”还有多少实际价值?网络空间是服务群众的新地带,也是管党治党的新领域,决不能满足于“有了就好”“建了就完”,决不能失之于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用制度厘清可为与不可为、守责与失责、激励与惩罚,方能让“互联网+政务”运行在法治轨道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基层电子政务建设需要警示的问题。方针政策在“键对键”中落虚落空,“微指令”“微通知”导致脱离群众,通过网络“留痕”为政绩注水……从品类繁多的各种微信工作群,到点卯签到的各种“留痕”,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再次验证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过去破除形式主义靠严格正风肃纪、精简“文山会海”、整治“通知落实”,如今破除“指尖”上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样需要用好这些抓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要“四风”问题出现新变种,不论何种形态、何种载体,都应当正风不止、执纪不休。

抓落实不能靠“远程指挥”,干工作不能“一微了事”,实干导向、实效要求、实绩指针,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不懈。应当明确,鼓励“键对键”,也要重视“面对面”。从层级工作部署、落实和考核,到倾听群众诉求、方便群众办事,不仅要有主动“触网入云”的创新自觉,更要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德要求;不仅要善于通过信息技术办公,也要善于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事。这也意味着,让“互联网+政务”实现效用最大化,关键就在于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弘扬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触屏时代”,“互联网+”对生活的融入和塑造是谁也无法阻止的。政务服务网络化、行政办公信息化,同样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许多政务APP、政务微博、政务公众号,已成为方便群众办事的“好帮手”,成为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好依托”。在网民规模超过8亿的大背景下,我们逐步建构起“互联网+政务”的骨架,涵养出契合移动互联的优良作风、法治文明和管理水平,一定可以“网聚”人民群众获得感,“网聚”党心民意正能量。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9日 09 版)

(责编:宋芳鑫、王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