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信部鼓励工业遗产发展旅游 专家提醒注意 活化利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下称《办法》)。《办法》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支持和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工业遗产开发旅游还并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各地发展也不够均衡。相关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办法》一方面能加强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同时也将促进国家工业遗产合理利用。
强调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记者发现,此次公布的《办法》中涉及工业旅游的主要有三条。分别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工业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方面表示,当前一些地方或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注重突出工业遗产原生功能的延续使用和展示,突出行业特色,发掘文化价值,既加强保护、又注重“活化利用”,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办法》总结了相关地方和单位经验的做法,希望在有效保护国家工业遗产的前提下,把加强工业遗产合理利用作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南开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马晓龙对此表示,工业遗产开发旅游最关键的就是确定保护价值、划定保护红线,“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在规划的时候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通俗地说,就是解决为什么要保护,保护哪些内容的问题。从而根据这种价值确定保护的内容、规模和方式,最终,再根据资源的属性和市场需求特征,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从而实现在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
各地打造工业旅游应注重游客体验感
在皖南风格的建筑里学习宣纸的制作技艺;去天津康师傅的生产线看看方便面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到青岛啤酒厂里探访原酿酒的生产区再品一杯新鲜酿造的青岛啤酒。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探索工业旅游的打造。
“非遗与文旅相结合,也是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有力途径。近两年宣纸非遗保护设施迎来了大量的大中小学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吴章谦告诉记者,地处安徽泾县的宣纸文化园(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就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来园观光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到传承千余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还能亲身体验纸、墨、笔、砚、扇、纸帘的制作。“在项目内容设计上,要充分照顾游客体验与参与性,打造好玩+好看+好用于一体的旅游体验。比如在工艺体验间,能体验个性化宣纸制作;在拓印体验间,可以体验宣纸印刷和拓印技艺;在书画创作间,还可以现场进行书画创作。”
记者了解到,近日工信部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太原兵工厂、青岛啤酒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泾县宣纸厂、茅台酒酿酒作坊、刘家峡水电站等4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方面还指出,各地应贯彻落实《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在确保有效保护基础上,探索利用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对此表示,国内一些大的工商企业其实都在逐步开放供游客参观的区域,这一方面是能宣传企业产品,同时也能让老百姓对实体经济有更好的认知,由此产生出更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工业旅游要分门别类,不能一刀切,非遗的该怎么展示,消费品类的该怎么展示,要有针对性地去搞。”
此外,马晓龙认为,有时游客感觉工业旅游很乏味,这是因为目前一些工业旅游的规划设计方式太过于粗暴,“并不是工业旅游就一定是参观工业遗产,而是这个工业遗产空间为我们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舞台和场所,如何进行参与性业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的植入、高科技技术的利用和节事活动的策划,这些都应该成为工业旅游规划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