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习特会台前幕后,现场记者提示四个细节值得留意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12月1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举行会晤。
当地时间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举行会晤。(图自新华社)
据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会晤后发布信息称,两国元首已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产品征收10%的加征关税原定在明年1月1日提高到25%,现在已经决定仍然维持在10%;而对于现在仍然加征的关税,双方将朝着取消的方向,加紧谈判,达成协议。此外,中美也就解决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等问题达成共识。
这一系列共识和成果到底传递出哪些关键信息?中美元首会晤台前幕后又有哪些细节故事值得注意,释放了怎样的信号?《环球时报》现场记者提示四个细节,帮你真正看懂这一“年度大新闻”。
共识“实质性”远超预期
如果仔细阅读新华社有关中美元首会晤的通稿,以及王毅和王受文发布的所有信息,不难发现,中美之间达成的共识非常具体,也非常有实质性,不仅从三个维度提及了关税问题,也涉及了贸易逆差、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双方最有分歧的领域,可以说几乎每个外界关注的细节都提到了。共识内容可以被认为是这场持续大半年的中美贸易战的“暂时停火”。
这一成果比此前绝大多数外界预测都积极很多——在会晤前,绝大部分分析人士几乎都认为,两国元首可能达成的是一份更偏向于框架性、但缺乏具体细节的协议,或者仅仅表达继续谈判的意向,而不签订具体协议,但如今的结果大大超出预期。
这或许可以让世界松一口气:中国和美国依然愿意并确实做到了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两国也没有像之前一些美方人士说的那样彻底“脱钩”,走向曾经美苏争霸一般的“新冷战”。而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与继续运行也看到了更多希望。
时间调整透出两国高度重视
在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期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细节:根据白宫11月30日晚间发布的总统行程,中美两国元首的工作晚宴原定于阿根廷时间1日下午6:30到8:00举行。但1日当天,两位元首会晤的时间临时提前到了5:30,并且交谈了两个半小时,大大超过了原定计划。
要知道,中美这两个世界大国的最高领导人的日程就像钟表那样严密而紧张,每一分钟都安排得严丝合缝。然而,这次两国竟然能在不到一天时间内就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变更迅速达成一致,可见双方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意愿都非常强烈而真诚。这对接下来两国工作团队继续磋商、让元首们达成的共识真正落地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宴会上美方代表“鹰鸽”同席
在“习特会”晚宴的餐桌上,陪同特朗普与中方团队面对面的美方成员包括:国务卿蓬佩奥、财政部长姆努钦、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
可以看出,这个阵容包含了美国内部对华政策不同的两派人物:既有立场温和、主张渐进式并在现有的国际框架下通过谈判与中国解决分歧的姆努钦,也有态度激烈、极端强硬的纳瓦罗。在这两派人物共同参与的情况下与中方达成共识,意味着这一共识得到了拥有不同立场的美国高层的认可,在下一步两国团队继续磋商时,美国方面内部的争执将可能相对较小,这对两国元首承诺的落实将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当然,鉴于此前几次中美贸易磋商后,美国都曾出尔反尔,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贸易以外关注点不少
许多人或许只被贸易方面的内容吸引了目光,但事实是,除了贸易,两国元首还谈了许多议题:朝鲜、台湾、禁毒合作等等。
这一信息其实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中美之间不只有贸易,更不只有竞争,两国在太多的领域有重合的利益与合作的空间。在诸如朝鲜等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而在台湾等问题上,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尊重。只要存在这样的“互相需要”,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因为两国的利益在这么多领域有交汇,中美的分歧也将长期、广泛地存在,如何把这些分歧管控在一定风险之下,将是未来摆在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面前共同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