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综述:拥抱新技术 传递正能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综述:拥抱新技术 传递正能量11月28日至12月1日,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2000余家机
原标题: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综述:拥抱新技术 传递正能量

11月28日至12月1日,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2000余家机构、超过6000位行业领袖及嘉宾汇聚蓉城,共举办40余场论坛和活动。

网络视听产业在国内已发展了20多年,伴随着国民消费需求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国民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在成都举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规模,也从2013年首届的数百人,一步步扩容至如今的6000余人。

步入新时代,网络视听产业机遇何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透露讯息:5G、AI、VR、超高清等更多新技术,面向年轻群体的更多高品质、正能量内容,将为公众提供愈发优质的视听体验,推动行业发展。

看机遇

新技术助力行业快速发展

作为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首个重磅活动,11月28日《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发布,生动鲜活地展示了技术进步为网络视听带来的发展机遇。

仅看各项论坛、沙龙的标题,新技术便是当仁不让的核心议题之一:“更清晰更美丽更安全——AI重塑视频内容”“新视听节目形态——社会文化与技术逻辑下的融合与变迁”“5G赋能,开创超高清新视界”……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与会嘉宾反复提及的关键词。相对4G,5G拥有超高网速、超低时延、超大连接三大特点,未来有望广泛应用到超高清直播视频会议、沉浸式娱乐和医疗协作等各种场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G将催生网络视听业务新形态。

新技术的热度,从场内一直延续到场外,同期举行的“2018中国(成都)网络视听新技术与节目展交会”上,各大网络视听企业、服务商纷纷以新技术刷新用户体验。

谈内容

要有“未来观”也要有“全球观”

12月1日,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新峰会”嘉宾云集,国内众多网络视听服务商负责人和编剧、制片人等从业者共话“内容”。

“唯内容不可辜负。”在相关从业者看来,如今网络视听用户的口味越来越高,对内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跟风、同质化内容只会被用户抛弃。对于前两年大热的“IP”剧,大会上也有“冷思考”。有从业者表示,“IP”剧一方面可以借粉丝基础吸引眼球,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改编不当引起争议。“对于‘IP’应抱有‘敬畏之心’,它是加分项而不是必须项,认真打磨剧本才是王道。”

不仅传播内容,更应传递正向精神。不少与会嘉宾认为,既要强调“未来观”,用正能量的内容去影响、引导年轻一代;还要强调“全球观”,注重内容进出过程中的取舍,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主场秀

“四川造”精品搏击网络视听大潮

11月30日,2018全国党媒优秀原创短视频颁奖仪式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举行,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原创视频《3分钟动画:当省委全会遇上世界杯》从全国29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十佳创意短视频”奖。12月1日,首部“蓉漂”人才系列微电影《选择这里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大会上首映……

全网点击量过亿、单部最高点击量突破800万次,这是“乡村振兴·美丽家园”2018年四川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活动优秀作品的成绩单。《李扯火脱贫》《乡间物语——百李挑一》《乡村鱼事》……10部“四川造”网络视听产品,将故事纳入了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用网络剧、微电影、纪录片等形式,讲述四川故事。作为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主场,四川正投入到网络视听大潮,不断演奏着属于四川的精彩篇章。

未来更可期。本届大会上,成都高新区与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等机构签署协议,将规划打造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构建孵化载体+风险资本+平台企业的孵化模式。记者 余如波 李婷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