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滨河镇 看乡村巨变 品幸福滋味
从低矮狭小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手握股权证的股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有余,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群众亲身经历的变化,让每位居民对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感获得感具体而真切。
从“蜗居”到“广厦”
滨河镇新墩村62岁的村民黄宗保,曾经一家三代5口人挤在一个院子里,残院旧房难挡风雨。当时,黄宗保最大的梦想就是挣钱盖房。夫妻俩不管寒暑,无论轻重,有活就干,可挣的钱既要维系家庭开销,又要给儿子娶媳妇,哪有财力盖房呀。然而,2015年,棚改项目的实施让老黄的新房梦柳暗花明。这一年,滨河镇对全村实施了棚改,拆平房建楼房,今年初新建的楼房交付使用。
老黄分了3套98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代人再也不用挤在一起了。“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宽敞的家了,干净卫生,冬季暖暖和和。”老黄喜出望外。
新墩村党支部书记姬月英说,以前村上的老人想给儿子娶媳妇,大多都买不起楼房,儿子着急爹妈更急。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全村600多户人家中,有100多户借助地处城区的优势,开饭馆、开商店,广开增收渠道,很多村民都买了小汽车。村子文化活动广场上,广场舞队伍不断壮大,其乐融融。
近10年来,滨河镇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先后实施了向阳小区、瑞丰家园、华润园、宜居家园、金泽庭院、新墩村东西区、西关一期等20多个棚改项目,安置拆迁群众6700多户2万余人。老百姓实现了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蜗居”到“广厦”的华丽转身。
从农民变“股民”
“现在我们每家每户都有股权证。拿了这个证,不仅享受着村里的‘7项福利’,还能领到股权分红。”南关村村民李兴祥说起村里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好处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5年7月,南关村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自治区级试点,勇下先手棋,组织资产清查登记、编制股东清册、召开股东代表大会等15个环节,环环紧扣。2016年5月,南关村1870名股民如愿拿到股权证书,收入大增。股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前的12853元增长到15884元。
2016年,滨河镇官桥村成为沙坡头区首个股改试点村。“在这项改革中,最重要的是确认集体资产和股东,这牵涉到每个村民股东的切身利益。”官桥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平说。
走进官桥村村部,一摞摞资料完整展示了该村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全过程。经过一遍遍核查,该村确定股东820户2699人,核查经营性净资产3422万元,量化人均股权值为13500元。在按股分红的同时,官桥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了每年为村民发放粮油补贴、医保补助、大学生津贴等多项民生实事,使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滨河镇11个村先后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全镇村集体资产达68525万元,近年来各村累计发放股份红利2918万元,为民办实事资金达3217万元。
从落后到繁荣
现年75岁的郭珠山是滨河镇文安苑的居民,回想起这些年的变化,他感慨颇多:“我是上海人,在中卫生活了60年,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40年前城里‘路不平、水不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些年老百姓不仅出行方便,整个城市的品位都提高了。”
近年来,滨河镇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有效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600余万元,为辖区老旧小区安装了大门、围栏、监控,改造疏通了下水,拆除了危墙、修复了路面等。针对人群密集场所、商业中心地段排水不畅以及消防设施老化、无监控等问题,争取资金170余万元进行了综合整治,让向阳步行街、中卫商城这两个中卫餐饮娱乐名片更加亮丽。辖区村、社区成立6个艺术团队,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在社区轮番上演,“社区春晚”“百姓大舞台”让辖区群众尽享文化盛宴。
在滨河镇采访时,记者巧遇前来送锦旗的群众石承祖,“我是代表9户插花移民群众来给滨河镇送锦旗的,我们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感谢镇党委政府”。
滨河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扶贫专项资金500余万元为插花移民、城北村等近千户群众解决了吃水问题。
“脏乱差”成为历史,“洁绿美”展现眼前,“精气神”不断提升。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幸福因子”正在滨河镇城市发展脉动中茁壮成长。(记者 冯涛)
近10年来,滨河镇实施20多个棚改项目,安置拆迁群众2万余人。
(图片均由滨河镇提供)
广场舞跳出村民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