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大先生生前留影 记者 尚洪涛 摄
各界人士悼念吴三大先生 记者 尚洪涛 摄
18日凌晨3点50分,86岁的书法名家吴三大仙逝,陕西书坛痛失一位巨匠。他与人们心中的书法家石宪章并称“长安二杰”,自此同在天堂相会。他豪爽洒脱、痛快淋漓的秦人秉性,热衷慈善、狭义助人的古道热肠,至今被各界人士乐道。著名作家贾平凹写下“德义冠三秦,大师耀书坛”十字挽联送别先生,以此为他荣耀一生画上句号。
八岁题匾
吴三大先生原名吴培基,号长安憨人,1933年10月生于西安。在陕西一众书法名家中,吴三大的故事最富传奇色彩,也最具传播价值。他近八十年的从艺经历和他洒脱豪爽的个性,令他在社会各界享有盛誉,可谓名满三秦。
在西安火车站举头一望,“西安”两个红漆大字便出自吴三大之手。三十年来成为无数南来北往的人对西安的第一印象。他八岁在西安尚轿门题匾便得到于右任先生首肯,在朝鲜战场书巨幅“祖国万岁”得到彭德怀元帅赞许,称要将他培养成部队里的大兵书法家。
再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西安城中,诸多匾额都出自吴三大之手,无论是敞亮大街还是背街小巷,童叟皆识三大笔墨。
上世纪50年代,吴三大曾以舞蹈演员身份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又长期活跃在话剧舞台。他不仅诗书画印皆通,还能编、能演、能唱,性格极为风趣开通,也因此朋友遍布各界。记者两年前采访他时,他妙语连珠,豁达通透,甚至并不认为自己年过八旬,觉得自己才不过刚刚知天命而已。他说活了一辈子,发现写字才是人生最为纯粹的至高享受,很多艺术形式,都不如汉字生动有趣学问多。
1956年,吴三大转业到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1983年任中国书协陕西分会秘书长,1991年任陕西省书协副主席,2006年任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至今。他曾为电影《人生》《高山下的花环》《老井》《神鞭》《棋王》《红高粱》《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题写片名,还曾应邀出访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地并举办个人书展,所到之处备受赞誉。
笔耀书坛
出身名门,浸润书香,这令少年时代的吴三大打下了读书习字的童子功。他从颜鲁公入手,渐成博大气象;又以二王法帖为本,将帖学与碑学完美结合形成浑朴厚重、宽博大度、亦拙亦秀的书法艺术风格。
贾平凹认为,三大字初看透森冷,久读有暖意,悬钟馗像驱鬼,挂三大字增勇。他是陕西书坛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的书法大家,气势磅礴,结字独特,中锋入纸,侧锋取势,是从百姓中走出的书坛大家,是陕西书坛的领军人物,从技法上讲,他是最全面、最优秀的一位书法家。学者肖云儒表示,吴先生以结实的艺术功底、执着的创新探索以及亲和淳厚的人格魅力,领军陕西书法界半个世纪,成为“三秦书风”的一个艺术标志。他坚持以书法艺术为时代效力、为民众服务的理念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长安城更会永远怀念这位墨迹遍长安的艺术大家。
吴三大的学生——书法家卫双良表示,老师的书法艺术历经新旧社会两个时代的历练,经受烽火战场与和平建设两种环境的洗礼。他让自己的书法站在了民族大文化的高度,用丰富的书法实践进行书法理论创造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对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先生八十多高龄仍保持着年轻时那种探索和追求的欲望与热情,做到了写一生临一生。他以自己的书法理论和实践坚守着中国书法的传统阵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乐善好施
丰富生活阅历造就了吴三大这位关中人杰,其痛快淋漓的秦人秉性,自在洒脱的文人情怀,对晚辈真诚相扶相携,尤其是乐善好施狭义助人的个性,令西安百姓对吴三大人品艺德赞不绝口。
上世纪80年代,吴三大为刚落成的西安新火车站书写了“西安”二字,得润格二万元,他全额捐给了西安市青少年宫,还动员西安铁路局也捐出二万元。上世纪90年代南方遭受水灾,吴三大将数次书画义卖所得的十万余元善款寄往了灾区。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无论是慈善协会组织的还是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又一次的书画赈灾义卖活动,吴三大先生总是以满腔的激情积极投身其中。不论是在酷暑炎炎的钟鼓楼广场,还是在寒风飒飒的省美术博物馆前;不论是在革命公园的忠烈祠下,还是在曲江宾馆人头涌动的大厅之内,我们总能看到吴三大先生的身影。
18日,吴三大先生书院门家中的灵堂前,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和鲜花,从家中一直摆到几百米开外。除了文艺界众多名家之外,许多素不相识,或与吴三大先生仅有一面之缘的群众都前来送行。
书法家石瑞芳怀念道,吴先生和我父亲均为享誉三秦的书法大家,他们也是挚友。吴先生为人敦厚大气,襟怀坦荡,学养深厚,书法精到,自成一家,他在三秦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影响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书法艺术执着的追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著名画家罗宁遗憾地说,一位可爱的老人走了;一位常带给我们欢乐的大朋友走了;一位受到众人爱戴的艺术家走了。西安火车站和西安航空港记着你,古城无数个店面上镌刻着你的名字,你与长安同在…… 记者 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