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对几十条街道更名:导航在风中凌乱
道路更名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还需周全考量。
现如今,“改名”仿佛成了提升名气的快捷方式。有的城市为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蹭各种IP;有些“学院”则想着改名“大学”,实现提档升级。还有些城市打起了地名、路名的主意,指望着一“名”惊人。
日前,湖北恩施市发布了一则道路命名、更名公示,拟对城区60条街道命名、更名,在当地引发争议。
城市街道命名,本是寻常事。这次恩施市对这么多街道改名,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态旅游,为此当地直接把那些地名、景点名字拿来当恩施市的路名。
举个“栗子”,此次命名更名的11条主干道中包括:建始大道、利川大道、鹤峰大道、巴东大道等,而建始、利川、鹤峰、巴东都是恩施下辖的县或县级市。伍家台路、神龙溪路、黄河桥路、齐岳山路等,也脱胎于当地的旅游景点。
直接把其他地名借来用,很容易造成指称上的混乱,我已经脑补出了这样一组对话:“儿子,快回家吃饭了。”“妈,我已经到了巴东大道,马上回去。”“你去巴东干什么?”“不是巴东,是神龙溪路旁边的巴东大道。”“怎么又跑到神龙溪去了?”……
对像我这样“无导航不出门”的路痴一族来说,有时候想不对此蒙圈都不行。“我要去恩施的建始大道,不是建始的建始大道”——听到这样的指令,导航恐怕也要凌乱在恩施的风中。有当地网友就留言说:“很多路已经使用的名字识别度高,且已深入人心。比如金山大道、高旗大道、金龙大道、金凤大道,为什么要改?”
这倒不是说改名不可取,而是说道路更名需周全考量——考虑到其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让身份证、营业执照、邮寄地址等得一改俱改,所以显然不能只是简单征求“知名人士”和“市属部门”意见就可拟定,还需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和科学程序决策。
恩施的特色景观和民族风情,很多人都有了解,但为推广旅游而改街道名,仍需慎重掂量。
□思凝(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