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山西沁源老家传来了好消息,生我养我的革命老区沁源县于9月7日被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全省首批、长治市首个脱贫摘帽县,长期以来戴在沁源人民头上的‘贫困帽’终于摘掉了。
沁源县是太岳山怀抱里的一个偏远小县,四面环山,距离其他城市都很远,离最近的长治市还有100多公里。全县有16万人口,占地面积2549平方公里,面积虽大,但是高山多,平地少,尤其是北半县都是二沿地、山坡地。全县有五个煤焦公司,老百姓大多靠种田过日子,少部分做煤焦生意、下窑或者外出打工。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高产地少、产业单一等多种因素,导致这里的不少群众还处在贫困线下,多年来靠国家救济过日子。沁源县是如何能在短短时间里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的?记者带着疑问回沁源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亲眼目睹了乡村的变化,亲身体验了群众的生活,亲耳聆听了老百姓的心声,沁源县脱贫路上的故事可歌可泣,着实令记者感动。
一、县委书记金所军落泪了
“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就像电影里的焦裕禄,能跟咱老百姓合得来”这是景凤乡一位叫王万红的大哥给记者说的话。“他是一个工作狂,也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他爱学习、爱创作、爱调研,对待工作都是一丝不苟、对重要工作都要亲自调研、眼见为实。”这是广大干部对他的评价。他,就是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2017年 8 月21 日,他肩负着党的重托来到了沁源县这个在长治市属最偏远的山区小县,踏上了这块曾经有过光辉历史的红色土地。从踏上沁源地界的那一天,他就一头扎进了基层,用三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沁源的村村寨寨、沟沟叉叉,对全县的现状亲自做了细致的调研,哪个乡有几个企业、几个产业、经营状况如何、人口多少、就业上学医疗情况如何、干群关系如何、人民群众收入状况生活水平如何、哪个沟有什么资源、哪个村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典故、贫困户有多少、危房有多少……他都要亲自问清楚、看清楚、记清楚。三个月时间,他满满记录了10多本厚厚的笔记。必要的文件和工作都是在车上和下乡途中处理,干部们私下称他为“车轮书记”。金书记下乡,轻车简从,不讲排场,吃饭总是在基层机关食堂,一碗面一碗汤。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和基层干部唠家常;他喜欢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劳动一起聊聊天;有时候也喜欢住到老百姓家里真正感受一下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他到过小康家庭,到过中等家庭,更多到过贫困家庭,为的就是能够真正体会农村和城市的真实差距、富裕户和贫困户的真实差距。当他看到沁源有一部分靠煤炭行业的人很富、暴富,而一部分靠种田的人还很穷的时候;当他看到部分贫困村还有危房、还有老窑洞的时候;当他了解到在沁源一旦遇到煤炭跌价,一部分人一年四季就只能靠土豆充饥的时候;当他了解到紫红村还有人畜同住现象、布病等人畜互传染病还时有发生的时候;这位新来的县委书记竟然忍不住眼眶湿润了。他深深地看到了沁源的危机,也深深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他在心里暗下决心:必须让老百姓真正脱贫,必须让他们过上温饱生活、幸福的生活。
二、又一场“围困战”的号角在英雄的沁源大地上吹响
“打不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我们就对不起沁源这片红色的土地;不能让沁源人民全面脱贫,我们就对不起党,对不起老百姓。”金所军书记在脱贫攻坚动员会议上这样说。沁源县是一个革命老区,是一个英雄的县区,曾经有过一段光辉的历史,1942年,日军侵入沁源,沁源人民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搬走,白天躲到深山对敌人进行围困,晚上进城对敌人进行骚扰,搞得敌人白天无饭吃无水喝、晚上不能睡觉,精疲力竭,最后让八路军全歼。二年半围困战,沁源县没有一个人当汉奸。被毛主席盛赞为“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 金所军书记还说:“沁源是英雄的城,沁源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不当汉奸、不做软蛋、不服输就是我们沁源的魂,从前我们围困敌人全县人民不服输,现在我们围困贫困全县人民也不会服输,我们一定要完胜。”在他的带领下,去年以来,沁源县委以脱贫攻坚统筹各项工作,把最强的兵力部署到脱贫摘帽上,把最多的精力投入到脱贫摘帽上,把最好的资源调度到脱贫摘帽上,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和一往无前的攻坚态势,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发扬当年“沁源围困战”的精神,憋足冲天干劲,下足绣花功夫,高标准部署,战区制推进,严要求督查,超常规落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群众导向,以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基础设施提质、社会兜底、干群帮扶、内生动力提升“十大工程”,打出了一套脱真贫、真脱贫的组合拳。县委及时成立了脱贫攻坚大会战总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大员”上阵,高位推进。紧接着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摘帽)千人誓师动员大会,在全县吹响了脱贫攻坚人民“围困战”的号角。全县党员干部坚决扛起了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坚决地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中。
三、贫困村里来了“八路军”
沁源县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关键,用硬作风来完成硬任务。实行“战区制”,签订“军令状”,责任到人头,严格将“官帽”与“贫帽”挂钩,“哪个干部无能力帮扶群众摘掉贫帽,组织就帮他摘掉官帽”。将全县14个乡镇分为南、中、北三个战区,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担任各战区指挥长,在各自的领导下分片作战,开展竞赛。实行“两包三到”、“五帮联动”干部帮扶机制,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选派242名工作队长、142名第一书记组成一支扶贫队伍脱产驻村帮扶。县处级领导蹲守在一线、精准研判、施策、指挥,乡镇干部全力以赴、合力攻坚,驻村干部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全县干部万众一心,在全县迅速掀起了脱贫攻坚大会战的高潮。
李元镇崔庄村的第一书记叫付双宏,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村7个自然村,认识了506口人,对全村204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一年里,促成了村委与太岳金色豆豆有限公司的合作,吸收55家农户种植优质黑豆127.6亩,户均增收1000元;让所有剩余劳力全部实现再就业;为石人上自然村通上了自来水;为全村23户危房全部完成了改造;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善;所有贫困户家里都焕然一新,全部实现脱贫;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付双宏却瘦了近20斤。崔庄的群众说:付书记辛苦了,他为贫困户操碎了心,跑亮了路,运动鞋都磨皮了11双。
赤石桥乡有一位扶贫英雄,为了让老百姓脱贫摘帽,他不惜拿命来拼,他的名字叫李飞。2017年11月25日,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的乡党委书记李飞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40岁人生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赤石桥乡是典型的贫困乡,全乡共2000户,其中有216户是贫困户。李飞在该乡待了440天,每家贫困户走访不下三次。他一心装着老百姓,顾不上早睡、顾不上过星期天、顾不上回家照看妻儿、顾不上回家过年。他生前为全乡引进了康乃馨种植项目、益佳公司生态养殖项目、联合菇业大棚香菇种植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养殖、发电多元经济项目。如今的赤石桥乡,油牡丹开过了,康乃馨售磐了,草莓熟透了,光伏通电了,香菇丰收了,216户贫困户都如期脱贫了,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这位老百姓的好书记却再也回不来了。在他的小小纪念馆也是他生前的办公室兼住房里,只留下了他天天不离身的一套迷彩服、磨破了的几十双鞋、一支办公桌、一张单人床、枕头边堆满的书、几十本密密麻麻的扶贫日记。但他却永远留在了赤石桥乡老百姓的心里,也深深铭刻在了记者心上。
(图片1:老杨和贫困户张四小一起改建危房)
赤石桥乡师庄村的扶贫队长杨秀清,他是沁源县委党校副校长。他身体不好,高血压、前两年又做过心脏主动脉支架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但他还是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到师庄村任扶贫队长的重任。师庄村位于赤石桥乡北部,全村127户 330口人,耕地面积661亩,人均耕地2亩,而且都是低产地,是该乡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有9个贫困户10个贫困人口。一年来,老杨帮助贫困户贷款45万元用于贷资入企,解决扶贫资金5万元也做了入企分红,县委党校出钱买种子帮助贫困户每户种植柴胡二亩,帮助贫困户改造危房6户14间,免费为贫困户硬化出行道9户,帮助群众贷款养牛30头、羊100只,为村委办公室配置办公桌一套,号召发动县委党校机关工作人员为贫困户捐赠衣服两次。通过一年的努力,9户贫困户都顺利实现了脱贫。老杨知道,鉴于县委党校的条件和他本人的能力,他给不了贫困户太多的经济方面的支持,但他利用特长重点开展了扶志工作,他把绿色讲堂放到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在帮忙老百姓秋收春种夏锄的休息空档不忘讲党课;把小夜校搬到了老百姓的炕头上,隔三差五的都要召集老百姓聚到一起听夜课。他的夜课和行为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贫困户的想法,全村10个贫困人口,基本上都符合到养老院实行集中供养条件,但是他们大部分还是选择留在了村里,他们对记者说:“老杨说的对,党的扶贫政策确实好,国家想着咱老百姓,但是咱也不能自己不努力全依靠政府来养着,现在咱还能动,自己努力干点,国家适当帮扶点就完全能够生活了。”
(图片2:师庄村贫困户魏建兵)
魏建兵是师庄村的贫困户之一,现年31岁,24岁患脑溢血造成了左侧肢体不利索。外出打工没有人敢用,在家种地又干不动体力活,媳妇也娶不上,面对疾病和贫困,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老杨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把驻村办公室选在了魏建兵家,为的就是能够白天晚上和他住一起开导他影响他,唤起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杨白天有时间就领他做一些农活,虽然自己有心脏病、高血压不能太出力太劳累,但是也尽量要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的就是陪魏建兵一起干活,让他感觉自己是可以劳动、可以靠自己吃饭的;晚上躺炕上就陪他说话聊天,有意识地开导他。老杨帮助他贷资5万元入股到通洲公司,一年可以分红3000元;帮助他申请到扶贫资金2.5万元入股到本乡姚壁村草莓种植园,一年可以分红1800元;帮助他做村里的保洁员一年工资3500元;担任护河员一年工资3000元;每年四样收入共计11300元。魏建兵生活有了保障,有了两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自己也能够养活自己了,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老杨在该村驻扎的200多个个日日夜夜里,与村里人已经打成了一片,过时过节他要自费给贫困户买食品送温暖,过年要自己买红纸帮助全村人写好对联。事无巨细,老百姓的事,就是他的事,大事小事,他都放在了心上。一年多来,师庄村脱贫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他却累倒了。按照县委脱贫不脱帮扶、不脱责任的要求,师庄村全面脱贫摘帽后,他在完成好党校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战斗在师庄村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2018年9月2日,他在去往师庄的路上,感觉头晕,身体极度不适,就赶紧电话通知家人在第一时间把他送到了山西大医院。经检查是轻微脑出血,医生建议住院观察治疗,但是在12小时后病情突然加重彻底昏迷,马上进行了开颅手术抢救。一星期以后才苏醒过来,在一个多月的失忆期,他不认识亲人,叫不上媳妇的名字,但是嘴里却一直在念叨着:“建兵则,四小则,哑巴则”这都是师庄村贫困户们的常用名。记者在见到杨队长的时候,他还不能说句完整的话。师庄村的百姓说:“他在俺村可受了罪了,就是累坏了,老杨,是个好人,是个好干部”。
李飞、付双宏、杨秀清,他们就是战斗在沁源县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代表,除了他们,还有赤石桥乡倪庄村第一书记王伟刚、交口乡龙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森虎、聪子峪乡聪子峪村第一书记崔晓伟……很多很多。客观的说,沁源县能够顺利脱贫摘帽,全县党员干部都是功臣。沁源县委要求: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必须每周四天三夜驻村帮扶,全县其他干部不脱产包户必须每个星期天下乡入户帮扶。每到星期天的早晨六点半,全县干部都风风火火赶往县宾馆乘通勤车。一辆辆通勤车奔跑在全县的条条大路上,已经成为沁源县星期天的一道独特风景;全体干部分散到各村各户帮扶老百姓,已成为沁源县干部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一年多时间,风雨无阻。普通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更是率先垂范,县委副书记、县长连树斌,把办公室设在最基层,盯住重点、难点、短板,和基层群众、基层问题“无缝对接”,他一年没有过过一个星期天,仅为一个省级贫困村-------官滩乡紫红村脱贫就前后跑过十几趟;县委书记金所军大年初一还战斗在第一线。红色沁源老区的干部们,他们都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道亮光,是党的好干部,是群众的领路人。他们抛下家庭,驻扎、分散到贫困村里一年多,不仅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办难事、找项目、跑资金,还要亲自动手帮助老百姓改造危房、修整院落,帮助老百姓秋收春种搞卫生。老百姓都说:“扶贫干部就像当年的八路军,他们把老百姓当亲人,只服务不挣钱,不拿群众一针线,吃顿饭还非要给了钱。”还有部分群众说:“扶贫队就像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吃的是苦,奉献的是青春和汗水,带给农村的是城市的文明、是青春的活力、是先进的思想、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农村孕育的是一份美好希望。”沁源县有这样一支队伍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能让农村换新天,沁源咋能不摘帽?
· 人民战争来 “围困”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
沁源县东北面有条川,人们习惯称其为“老东川”,“东”是指方向,“老”大概就是指偏僻、贫困、落后的意思了。川里有官滩、景凤两个乡,是全县典型的无煤乡,也是全县最小最贫困的两个乡。记者就选择两个最贫困的地方看看:
(图片3紫红新村)
紫红村是官滩乡最贫困的村,也是沁源县唯一省级贫困村。全村91户26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户85人。过去该村有三难:吃水难、种地难、出行难,乡亲们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一半是危房。去年,整村进行了异地搬迁,全村人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新房子,旧村子用来发展民俗旅游业。村里有了产业、有了项目、有了企业,贫困户全面脱贫摘帽。而今的紫红村已经从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新村、光伏新村、文明新村。
(图片4草莓大棚,图片上的大姐们都是距红源村10公里以外的村民,本村劳动力不够用,好乐公司每天有三轮车接送她们上下班,活凤村的崔胖胖大姐说:“在这干活挺好,一天50元工资,不拖不欠,咱个女人家管够了,现在真好,只要想动弹就能有收入”)
红源村是官滩乡第二大贫困村,村里没有其他资源,一直是靠天吃饭,全村340口人有一半外出打工,村里就剩老人和孩子,空空荡荡,少了生气。沁源县的产业扶贫让红源村引进了“好乐草莓庄园”这个龙头企业,发展草莓种植基地800亩500个大棚,每年实现产值千余万元,不仅让本村实现了脱贫,而且带动了周围村民致富,村里的劳力回来了,家人团聚了,大家的钱包鼓了,村民的精气神也足了。
景凤乡位于县城的东北部边缘,东邻沁县、北靠平遥,全乡819户3146口人,森林覆盖率85%,荒山4000亩,耕地5630亩。是沁源县最偏远的乡份,也是山城沁源最典型的山区,土地贫瘠产量低,过去属于林业乡,人们主要依靠木材生活。天然林禁伐以后,林业不再成为地方优势,该乡也逐渐成为沁源县最贫困的一个乡。全乡没有一个企业,人们生活失去了依靠。只能靠天吃饭,或者外出打工,能走的人都走了,人越少带来的是更严重的萧条和贫困。2017年,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围困战”在全县打响后,金所军书记把这个最贫困的乡作为他主要关注的地方,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他说:青山绿水就是景凤乡最好的资源,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态就是景凤最大的优势。在金所军书记的指导下,景凤乡积极创优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上项,在产业脱贫上大做文章,先后引进了顺和伟业草莓、羊肚菌种植项目,卧龙公司药材、小杂粮种植项目,圣普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种植项目,溢兴养殖有限公司的养牛项目,吉林诚信蛙业有限公司的林蛙养殖项目等五大公司户产业。大大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问题,靠发展产业带动了农民脱贫。201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0.5亿元,农民纯收入8321元。同时通过采取低保、五保、贷资入企、鼓励饲养牛羊等方式,使贫困户全面实现摘帽。
(图片5:县委书记金所军与马小月一家建立‘手拉手’结对帮扶)
马小月,是一位不远万里从缅甸嫁来景凤村的媳妇。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梦中憧憬的大国也有偏远山乡,也有贫困。面对破烂的土坯房、结婚和公婆住院借的外债、贫困拮据的生活,她一直生活的愁眉苦脸。三个孩子的生活和上学是马小月一家最大的开支,金所军书记得知这个情况后,亲自上门捐资3000元帮助孩子们上学补贴,鼓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并与她家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帮她补办了结婚证、给三个孩子上了户口,给她的危房进行了改造,通过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养了三头牛,丈夫高保红安排成护林员有了固定收入,马小月到本村种植园打工也有了收入。2017年,马小月全家的收入稳定达到22000元,顺利脱贫。
这是发生在沁源县两个最贫困山乡的变化,两个最贫困山乡的变化足以折射出一个县区的变化,沁源的脱贫,带来的是整个农村结构全方位的变化。这些变化真的令人惊叹。县委书记金所军说,沁源与其他贫困地区不同,必须看准方向,走自己脱贫之路。归结起来就是,扬长避短,黑色经济与绿色经济齐发展,借力黑色发展绿色。一年来,沁源县以“产业发展带动”为本、以“基础设施改善”为重,以“公共服务提升”为要、以“社会兜底保障”为基,全年共投入资金1.8407亿元,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提质、社会保障兜底、干部驻村帮扶、内生动力提升十大工程。仅一年时间,全县通过就业带动2782人脱贫,发展产业带动4014人脱贫,金融扶贫带动3276人脱贫,生态补偿带动1521人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030人。贫困群众在一年里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全县贫困发生率也降至0.02%。
县委书记金所军经常把习近平书记的话放在嘴边: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沁源县真的做到了,最贫困的紫红村脱贫了,最贫困的景凤乡、官滩乡也脱贫了,沁源的扶贫路上没有落下一个乡、一个村、一个人,哪怕马小月不是黄皮肤、不是中国人,沁源县也没舍得把她一个给落下。
而今的沁源农村,街道平整干净、房屋院落整洁、村村路灯明亮、村村有卫生所、村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沿着公路行进,到处能看到山脚下一片片的大棚、种植园;半山腰、草地上一群群的牛和羊;屋顶上,一顶顶的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农村人脱贫了,生活开始讲究了,过去非常脏乱落后的农村老百姓也开始习惯洗澡了 。沁源人民正在建设绿色、美丽、康养、幸福沁源的大道上大步迈进。(作者:晋升)
来源:沁源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