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编制的《天津金融发展报告(2018)》在天津财经大学发布。作为分析天津金融现状的权威系列报告之一,天津金融发展系列报告详尽描述并讨论了近年来天津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本报告由总报告、六篇分报告和三个专题报告组成。
报告显示,2017年天津金融发展指数达到7135点,反映出天津金融业的稳步发展;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呈现双增长态势,在继续保持品牌行业优势的同时,填补了部分业务空白;金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在自贸区方面的改革创新得以深化;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背景下,金融方面的合作实现多维度重要突破,涉及基础设施、金融租赁以及金融监管等领域。此外,天津在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过程中,积极对接自贸区建设与京津冀金融协同的各种需求,为天津的实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报告认为,天津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机构与市场之间的金融合作,积极与环渤海以及北方广大地区展开金融合作,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总部扎根天津,搭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提升市场开放水平;积极讨论“同一行业监管+地方金融办配合”的跨区域金融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提升监管效率;依托非银行金融机构极具优势,建成区域性投融资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融合型投资模式,强化各类融资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各类企业提供链条式服务;以更好的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培养路径、落户政策吸引高质量高学历金融人才,同时加强金融知识基础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金融文化素养。
报告预测,天津将会在金融试验改革创新方面做出更多尝试,以天津自贸区为基础探索金融立法与金融监管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自由贸易区金融服务功能,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特别是在扩大金融服务业与金融市场开放方面,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和独资寿险公司,营造更加开放、公平、和谐的金融环境,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天津未来发展将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逐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加速发展“互联网+”新动能,营造新业态与新模式融合的环境。(记者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