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乘长风破浪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宁夏不断追寻伟大变革中的智慧和力量,各种文化要素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激发下,迸发出无限活力。
文化产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一项产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对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谋求更大天地的文化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5年来,我区通过健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跨界融合和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我区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高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由每年的1500万元增加至6000万元,并设立文创基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制定分层分类支持政策,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银川市文化投融资有限公司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宁夏文化企业联通了文化产业融资的国家平台。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银川IBI育成中心、中卫西部云基地产业园、宁夏沙坡头水镇文化旅游产业园、固原三石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有序推进。
对自治区60大庆文艺精品创作、区属国有文化企业重点项目和动漫、电竞、互联网电影等文化新业态、新品牌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先后成功举办了2018“一带一路”西部动漫节、中国·银川文化艺术创意节、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等节会。此外,我区用新发展理念指导融合发展,通过深化改革,重点促进宁夏文化和旅游、农业、科技等领域在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我区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8家,其中区属国有文化企业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8家文化企业挂牌新三板。
公共文化: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从建好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天天有人跳舞、打球、健身,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说起村里新建起来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彭阳县王洼镇杨寨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治有很是开心。
变化不只在杨寨村。如今,在宁夏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春风、似好雨,滋润着每一个“杨寨村”。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达标全覆盖,打通了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这是宁夏补齐公共文化短板,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缩影。
文化体制改革之于宁夏,从不缺乏激情和勇气。我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小康 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在贫困地区建成71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555个山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川区的964个正在改造提升中,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宁夏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宁夏共有文化馆27个、公共图书馆27个、博物馆6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3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276个、农民文化大院743个、各类民间文艺团队1296支、流动文化车(图书车、舞台车)26辆,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687.46万册。
“目前,我区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每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600场次以上,‘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等品牌文化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举办,每年惠及观众300多万人次。”自治区文化馆馆长马慧玲说,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向公众免费开放,年服务群众150万人次以上。
理顺机制: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创造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我区结合机构改革,通过理顺体制机制,推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建实现突破。目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三定”方案已明确设立文资处,承担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的职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迈出实质性一步。
自治区文联改革工作已经完成,市、县(区)文联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自治区文联改革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成立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重新确定协会和部室工作职能,增加了基层和创作一线、新文艺群体工作者的比例。
按照中宣部部署要求,我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纳入文化体制改革,以县域为主体,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资源、平台、项目,创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机制。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5次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调研,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宁报集团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中央厨房”已投入使用,融媒体服务云平台建设已全部完成。贺兰县融媒体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区第一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标志着自治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推开。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宁夏女作家马金莲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短篇小说奖。
作为一名“80后”作家,谈及此次获奖,马金莲道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心声:文艺创作方法有100条、1000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我区扎实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计划,广大文艺家深入生活蔚然成风。已创排完成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话剧《六盘鸿雁》、京剧《花漫一碗泉》、音乐剧《花儿与号手》、眉户戏《丁香花开》、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等剧目。精心打造电视剧《灵与肉》、舞台剧《闽宁镇移民之歌》以及电视纪录片《家园》《六盘山》等一批精品力作。
5年来,我区2部剧目入选全国舞台艺术创作项目,2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10部重点扶持剧目,1部剧目入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提升计划重点原创剧目,24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
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一路摸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将“直挂云帆济沧海”。(记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