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准入,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借鑒交流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中國將為外國人來華工作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李克強總理在1月25日的座談會上說。
中國政府網消息,當天(25日)傍晚,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部分外國專家舉行新春座談會。李克強感謝外國專家長期關心支持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以及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所提寶貴意見。
「我來之前專門看了關於這些寶貴意見的簡報,感謝大家對中國政府工作的關心。我代表中國政府向所有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致以新春祝福。」總理說。
我們鼓勵的發展是inclusive(包容的) 而不是exclusive(排他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在建言中說,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經驗是相互促進的三個方面:增長的迅速、穩定和包容。他建議,為推動包容性增長,政府可以通過特殊激勵機制,鼓勵學校特別是大學向所有孩子敞開大門,不論其家境富裕還是貧困,幫助他們打通向上發展通道。
李克強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包容性增長首先應該是有就業充分的增長,讓每個有就業能力的人有就業的機會。同時就業能力需要教育培養和職業培訓,而教育應該是面向人人的、公平的,讓不同階層家庭的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機會,這樣與社會創造的就業環境銜接起來,從而實現持續穩定的包容性增長。」
「我們最近還推出一項新舉措,就是普惠金融。讓金融資金更多向中小微企業流動,因為他們是就業的『主力軍』,從而帶動更有包容性的增長。」李克強說,「我們鼓勵的發展是inclusive(包容的),而不是exclusive(排他的)。」
只要在中國註冊的大學 都可以獲得公平競爭機會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彼得·薩申梅爾是一名「工業4.0」專家,他在建言中就智能製造和循環經濟等提出建議。
「謝謝你的建議。」李克強說,「中國對『工業4.0』一直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我們正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這既是提升中國製造業水平的關鍵,又是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希望外國專家多建言獻策。」
薩申梅爾在中國擔任國際創新中心主席,並兼任當地一家民辦學校的副校長。他向總理建議,「幹大事需要匯眾力」,希望允許民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其他公立機構公平參與科研資金的競爭。
李克強當即回應道:「只要在中國註冊的大學,不管公辦、民辦,還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凡是中國政府推動的科研項目、科研資金等,只要符合WTO規則,都可以獲得公平競爭機會。我也希望在競爭中能有更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勝出,這會向社會更多傳遞中國擴大開放合作的決心和意向。」
基礎研究是推進科學技術顛覆性發展的根本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建言,中國製造業無論在規模還是複雜程度上均已取得不俗成果,但由於忽視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中國原創性成果還有待加強。
李克強坦言,由於市場規模巨大、經濟增長較快,中國技術應用發展相對更快,但基礎研究確實亟待加強。
「基礎研究是推進科學技術顛覆性發展的根本。」李克強說,「中國加強基礎研究,將會在開放中與國外科學家緊密合作,更加嚴格保護知識產權。」
歡迎各國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技術進入中國市場
各位外國專家建言結束後,李克強說,中國經濟去年GDP增長6.6%,這是高基數基礎上的增長,是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的增長,是環境持續得到改善基礎上的增長。這既是中國人民辛勤奮鬥的結果,也有來華外國專家和外企的重要貢獻。
「在當前國際形勢紛繁複雜變化、中國自身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逐步消化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增長短期難免會有波動。」李克強說,「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將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長期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進一步闡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將會長期向好:因為中國擁有近14億人的國內大市場和豐富的人力、人才資源,包括9億勞動者,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是中國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
李克強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繼續推進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國現有1億多市場主體,只要通過實施更大力度的簡政放權和減稅降費,下大力氣提高存活度,大家可以想像,如此巨大的市場「活了」,中國經濟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李克強指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放寬市場准入,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在開放中借鑒交流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李克強說,我們歡迎各國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多自由的選擇,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大的市場。我們將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促進創新發展與社會進步。
李克強最後說,歡迎外國專家積極來華工作。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健全外國人才管理服務保障的各項政策,為外國人來華工作生活提供更大便利。希望外國專家繼續建言獻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