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代“擀毡匠”的新年梦
“今天,发往西藏的6400多平方米毛毡已经出货,合作愉快。”春节前,同心县大斌毛毡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小兵电话通知合作客户。
“宁夏的毛毡制品能打入西藏市场,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事。”马小兵说,“虽说现在有机器代替手工,但我们还是结合传统技法擀制毡制品。擀毡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要求毛丝纤长、用料纯正,这样擀出来的毡强度高,稳定性、耐热性、耐磨性都好。”
在“90后”小伙马小兵的记忆里,有羊的地方就有毡,有毡的地方必有毡匠,擀毡这一行有上千年的历史。“早些年,父辈做羊皮生意,处理的羊毛卖不上好价钱,全国只有河北省清河县收购,但一车羊毛拉过去卖的钱往往还不够运费,就地烧了又污染环境。”
2012年年底,马小兵在甘肃省民勤县收购羊皮时,了解到当地人手工制成的毛毡很受市场欢迎,他在当地学习了半个月,发现用传统手工艺半个月只能擀出8条毛毡,效率太低。2013年,他从江苏南通定制了7台针刺机,用这些设备试生产了整整一年,不断改良工艺,才有了合格的产品。
近两年,大斌毛毡坚持传统工艺与技术创新并重,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客户签订了大量订单,年产值最高达9000多万元。“公司的厂房是政府建设的,自从2015年搬入工业园区后就开始规模化生产,产品大多销往东北、西北地区。2018年,公司卖了140万平方米的毛毡制品。”
马小兵说,现在公司员工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34人。“如今我们有能力参与扶贫,就一心踏踏实实做好,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有工作干、有钱赚。”
34岁的女工李玲家是贫困户,2014年来到大斌毛毡工作。“以前我在家里照看3个孩子,没有收入,现在就近工作不仅能照顾到家人,而且每月还有近3000元的收入。”李玲说。
马小兵说,新的一年最大的梦想就是继续走好“擀毡”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记者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