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历史聚焦:战争与图像 华北交通写真档案(1939-194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8  来源:新浪微博
核心提示:撰文:袁一丹《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照片在教导我们新的视觉准则的同时,也改变并扩大我们对于什么才值得看和我们

撰文:袁一丹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照片在教导我们新的视觉准则的同时,也改变并扩大我们对于什么才值得看和我们有权利去看什么的观念。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  ——Susan Sontag, On Photography

北京香山卧佛寺看门人,1939年8月《北支》

京香山卧佛寺看门人,1939年8月《北支》

1“国策会社”华北交通与战时摄影杂志《北支》

战争与图像的关系,是甲午以来检讨近代东亚经验的一个入口。此前因研究战时摄影杂志《北支》(1939-1943),一直关注战后“沉睡”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图像中的甲午战争

图像中的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写真

日俄战争写真

伪满洲国图像宣传

伪满洲国图像宣传

卢沟桥事变后,南满洲铁道株式社会(满铁)为在华北地区扩展势力,1937年8月在天津设立北支事务局,1938年1月迁至北京。与此同时,日本陆军总司令部为牵制关东军势力,强化华北占领体制,筹建了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1938年4月,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正式成立,隶属于日陆军省军务科主导的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满铁北支那事务局随之解体。1945年4月日本战败前夕,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改组为北支那交通团,同年10月被中方设立的华北交通特派员公署接收。由机构沿革,不难看出华北交通与满铁之间在人员构成、运作方式、宣传策略上的承继关系。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总裁宇佐美宽尔;副总裁殷同、后藤悌次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总裁宇佐美宽尔;副总裁殷同、后藤悌次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社标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社标

摄影杂志《北支》创刊于1939年(昭和十四年),依托于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由该社资业局局长加藤新吉(かとう しんきち)主编。标榜“现地编辑”的摄影杂志《北支》在1939至1943年间刊发的写真报道,从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日常生活习俗等侧面“记录”了日本军事占领状态下华北及蒙疆的历史风貌。通过解析《北支》的编辑策略及视觉语言,可以反思战争与图像之间看似透明的映射关系,尤其是图像刻意营造出来的占领区的日常性。

《北支》封面女郎

《北支》封面女郎

《北支》创刊号版权页

《北支》创刊号版权页


2.战时写真中的日常幻象


鹤见祐辅在《北京的魅力》一文中称其“一面陶醉在支那生活的空气中,一面深思着对于外人有着魅力的这东西。元人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汉人种的生活美了;满人也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汉人种的生活美了。现在西洋人也一样,嘴里虽然说着Democracy呀,什么什么呀,而却被魅于支那人费六千年而建筑起来的生活的美。一经住过北京,忘不掉那生活的味道。”


鹤见祐辅著、鲁迅译《思想·山水·人物》

鹤见祐辅著、鲁迅译《思想·山水·人物》

旧京盛夏的风物诗:酸梅汤与团扇

旧京盛夏的风物诗:酸梅汤与团扇

华北交通写真档案“记录”的战时中国风貌,最有价值的当属风俗类。对于日占区而言,真正有效的战争宣传,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反而是去政治化的、充满诗意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示。

《北支》中与战争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宣传,往往被设置为虚化的远景,被推到前台的是以妇女、儿童为主角的“小历史”。

儿童作为道具,标语(“共同建设东亚和平”)作为虚化的背景,1940年6月《北支》封面

儿童作为道具,标语(“共同建设东亚和平”)作为虚化的背景,1940年6月《北支》封面

值得注意的是,大历史与小历史的互动方式。下图是1939年8月在故宫举行的反英大会。读图者的目光多聚焦于话筒前领唱的女性及她身后的合唱团,却忽略了站在高处,半个模糊的指挥者的背影。

这批写真档案对旧京风俗的描摹,可以说达到了文化人类学所谓“深描”的程度。如对于逛庙会的妇人发型,会分年龄层来记录:


以正月逛厂甸的旧京风俗为例。《藤阴杂记》云:“琉璃厂,正月游人杂沓,名曰‘逛厂’。” 据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厂甸在正阳门外二里许,古曰海王村,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鉴赏之所也。惟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列市半月,儿童玩好在厂甸,红货在火神庙,珠宝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夜搜求,冀得异宝。”

清乾隆年间琉璃厂周边

清乾隆年间琉璃厂周边

取华北交通写真档案与摄影杂志《北支》对照,可见图像的加工痕迹:

又以白云观庙会为例,老舍《赵子曰》写道:“平则门外的黄沙土路上,骑着小驴的村女们,裹着绸缎的城里头的小姐太太们,都笑吟吟到白云古寺去挤那么一回。”林海音有《骑毛驴儿逛白云观》一文,写得颇有童趣:“白云观随时可去,但是不到大年下,谁也不去赶热闹。到了正月,北平的宣武门脸儿,就聚集了许多赶小毛驴儿的乡下人。毛驴儿这时也过新年,它的主人把它打扮得脖子上挂一串铃子,两只驴耳朵上套着彩色的装饰,驴背上铺着厚厚的垫子,挂着脚镫子。技术好的客人,专挑那调皮的小驴儿,跑起来才够刺激。我虽然也喜欢一点刺激,但是我的骑术不佳,所以总是挑老实的骑。同时不肯让驴儿撒开的跑,却要驴夫紧跟着我。”

这种风物诗或风俗画般的战争写真背后,是否存在着鹤见祐辅所谓的,因魅惑于“支那的生活之美”而不知觉中发生的征服与被征服的颠倒?这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战时日常性”(Wartime Everydayness)的问题。

3.战争图像的“上下四旁”

此次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http://codh.rois.ac.jp/north-china-railway/),其价值尚不止于照片内容本身所呈现的战时中国的方方面面。作为专业读者,我更感兴趣的是档案形式所保存的历史信息,由此可解码战争图像的生产、流通过程。从后一种研究目的出发,读图的重点应放在图像的上下四旁。

京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藏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京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藏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以1938年的一千三百余张档案为例,卡片格式有两种,大部分格式如下:

孔子祭,1938年3月奥园摄于北京

孔子祭,1938年3月奥园摄于北京

图像上方分为四格:1、原板编号,2、拍摄场所,3、文字说明,4摄影年月(昭和纪年,昭和13年即1938年)及摄影师姓氏(名章或手写)。

另一种卡片格式,盖有“在北京日本总领事馆”检阅章,系隆福寺主题,并注明“原板在东京”:

隆福寺庙会,1938年12月田中摄于北京

隆福寺庙会,1938年12月田中摄于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图像上方印有分类信息,如:俗(风俗)、景(风景)、人(人物)、社(社会)、业(职业)、时(时事):

图像下方有两类易被忽略的重要信息:一是图像审核信息;二是图像使用信息

审核信息有两种,1、图像审查者的个人信息及审查日期(红色圆形图章),如:

2、图像审核机构信息,大多数为“军报道课”检阅章,少数盖有驻北京日本总领事馆检阅章:

需留意同一场所拍摄的或同一主题的图像,哪些需要经军报道课审核。一般而言,与战争、军事占领直接相关的图像,或军事战略要地,都要经军报道课审核:

西单夜间检查(社会类),丰田摄于1938年10月

西单夜间检查(社会类),丰田摄于1938年10月

古北口亲子望楼(风景类),安福摄于1938年11月

古北口亲子望楼(风景类),安福摄于1938年11月

除了审核信息,这批写真档案的珍贵之处,还在于标注了图像使用信息,大体分为四种:

1、用于《北支》画刊,即所谓“自家用”。《北支》采纳的照片,与同类相比,构图更为别致:

云岗石窟,1938年6月荒木摄于山西大同

云岗石窟,1938年6月荒木摄于山西大同

支那妇人风俗,1938年竹岛摄于北京

支那妇人风俗,1938年竹岛摄于北京

街头风景 招牌(风俗类),1938年田中摄于北京

街头风景 招牌(风俗类),1938年田中摄于北京

2、用于别家画报,如《少女画报》《远东画报》等:

爱路列车演讲(职业类),1938年9月汤本摄于南口,经军报道部检阅,用于《远东画报》、满日、台湾展

日语学校,1938年8月奥园摄于胶济,用于《少女画报》

日语学校,1938年8月奥园摄于胶济,用于《少女画报》

3、用于博览会或战争宣传展,如“(大朝)大东亚建设博览会”“(佐世保)支那事变展”“(横滨)大陆发展展”等:

日本人的生活,1939年5月摄于北京

日本人的生活,1939年5月摄于北京

邹县孔子诞生地,1939年6月桥川摄于津浦线

邹县孔子诞生地,1939年6月桥川摄于津浦线

北京鸽子通信所,汤本1938年11月摄于北京

北京鸽子通信所,汤本1938年11月摄于北京

4、用于旅游指南、观光手册或其他读物:

东西猪市(风俗类),用于《新中国大观》

东西猪市(风俗类),用于《新中国大观》

古北口表忠塔(风景类),用于《观光东亚》

古北口表忠塔(风景类),用于《观光东亚》

北京崇文门(风景类),用于《文艺春秋》

北京崇文门(风景类),用于《文艺春秋》

此节意在探讨如何充分读取写真档案上的各类信息,还原图像的生产、流通过程,发现战争与图像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待展开的工作方向:

一、辨析战争图像中的“诗与真实”;

二、写真档案与摄影杂志的对读,考察战争图像的甄选标准、美学趣味及图文关系;

三、按作者归档图像,发现摄影师的个人风格。

总之,我们的目光不能停留在图像本身,而要从图像的上下四旁,读取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