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纺织服装历来是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服装行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四川服装行业总产值雄踞西部之首。
为培育四川本土牛仔服装行业品牌,增强抗御风险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我省牛仔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我省牛仔服装行业高举“抱团崛起,川牛不息”的旗帜,成立了四川省工商联牛仔服装行业商会。
据悉,从1995年起,四川牛仔服装行业面世已有16个年头。16年来,四川牛仔服装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全省直接从事牛仔服装的企业约4000家,年产牛仔服饰约6亿件套,解决近20万人就业,年营业额过百亿元。近年来,四川牛仔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并已跻身全国牛仔服装发展前列,其中,四川水洗牛仔服装的量产规模已在全国名列前三,与广州、浙江形成了中国牛仔服装产业三足鼎立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省牛仔服装行业商会将全力打造信息服务、新闻服务、人才供应、法律支持、职能部门沟通、研讨交流、分会筹建、合作联谊、资本运营、经营管理等10大服务平台,着手打造“川牛”这个区域品牌,并将这一振兴计划命名为“川牛不息”。
“川牛不息”具有两种意义,一是让世人知晓四川也是高品质牛仔服装的产地,二是向世人传达川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牛仔是指在美洲牧场上照顾牛、马的人。牛仔裤原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人为应付繁重的日常劳作而设计出的一种作业服。时过境迁,当年粗重的劳动装,如今跻身时装界,巧妙地迎合流行,不断地变换出新的款式,风靡全球,在时装领域占据了极大一块地盘。牛仔裤6种古董要素制作:红旗、撞钉、车花、纽扣、布边、皮标。
美国牛仔的出现与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不无关系。西班牙人在饲养和驯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纪的殖民过程中,他们将这一传统还带到墨西哥,后来又传到包括得州在内的美国西部,牛仔、骏马、长角牛、牧场勾勒出美国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据记载,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占绝大多数,并且处于社会底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场上,他们要放牧、交易牛群,还要负责维修栅栏、管理牧场设备等,工作相当辛苦。
游牧生活决定了牛仔在穿着上与众不同,典型的牛仔总是头戴毡帽、脚蹬马靴、腰挂匕首和短枪,其装束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更注重实用性,如高跟马靴主要是为了防止脚从马镫中滑出来;结实耐磨的牛仔衫则是为了防止穿行灌木丛时被撕破。由于经常走动,他们所带的物品都集中在马背上,数量少而精,而且一物多用,如手帕既要擦汗,又要洗脸,还要当抹布。值得一提的是,马鞍是牛仔最重要的行头,他们到牧场找工作时,可以不骑马但绝对不能没有马鞍。据说当年10块钱的马配100块钱的鞍并不是稀奇的事。
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铁路的修建以及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牛仔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活动范围逐步缩小,社会角色也逐渐弱化。从真正意义上讲,牛仔时代在历史上只持续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