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两会专题:中国政协委员程建平 未来中国暗物质研究有望引领国际

   2019-03-04 网易2060
核心提示:(原标题:程建平:暗物质“捕手”上天入地 国际研究竞争“加速赛跑”)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

(原标题:程建平:暗物质“捕手”上天入地 国际研究竞争“加速赛跑”)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程建平3日在政协驻地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介绍了世界前沿科学暗物质研究在中国的最新动态。他打比方说,中国暗物质的“捕手”已经“上天下地”,未来中国的研究有望引领国际。

“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就像“幽灵粒子”,是理论上提出的一种宇宙中既不发射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物质。

程建平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中国寻踪“幽灵粒子”,“天上地下”布有“重器”。上有遨游太空“取经”的中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下有深埋地底2400米、为搜寻“幽灵粒子”遮挡辐射干扰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近年来,“天上地下”已取得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

“不过,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团队宣称发现暗物质的存在。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科学家发现证明其存在,一是研究证明其不存在。不论是哪种结果,都对既有物理学具有重大意义。”程建平说。

他说,搜寻暗物质,有点像区块链中的“挖矿”,或海上搜救做“排除法”的过程。随着参与搜寻者越来越多,“地毯式”搜寻范围也会逐渐缩小。

探测暗物质的国际团队进入了“加速赛跑”状态。程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全世界开展暗物质研究的主要国际项目组有十多个,竞争白热化。

去年,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暗物质实验探测灵敏度刷新国际水平。没多久,又被国外团队超越。“灵敏度水平是动态的,刷新这些动态纪录的频率越来越快。”

程建平说,实验室正在大规模建设扩容,二期工程有望在2021年正式投用。CDEX项目提出“吨级计划”,即探测仪器要从现有“公斤级”升为“吨级”,这意味着,中国对“幽灵粒子”的捕捉能力也将实现质的飞跃。

程建平表示,新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之后,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团队到此开展探寻工作。这里也将成为暗物质、中微子、核天体物理等世界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综合平台。中国科学家可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国际一流平台,联合国际同行,开展引领前沿研究。

借助全国政协平台,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完善健全国际科学家在中国开展科学实验的政策规章,例如大型设备出入海关、国外科学家在中国的医疗保障等,同时建议对项目人员其他软性支出给予财政支持。

中国能否在世界上率先发现暗物质?对此,程建平认为,能否率先发现,谁也不敢说,但机遇一定青睐有准备的人。他说:“实验越灵敏,发现的概率就越大。”

潘晴晴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朱晓颖责任编辑:潘晴晴_NBJS5830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