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7年6月,本地的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件事——《银川将现共享汽车服务,月底试运行》,当时的报道是这样的画风:
当天(2017年6月14日),在宁夏智慧出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测试租车APP……
这个汽车车型为吉利智逗(官方显示为知豆),指导价格10.88万元。官网的参数显示,充电6小时,续航160公里。
这个公司总经理当时说了,我们已经经过了3个月的测试,6月底就可以投放50辆,到了年底投放量将达到300辆。
一直到当年的9月,还有媒体为其背书,声称《共享汽车月底亮相银川》。
这家名为宁夏智慧出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资金仅为100万,而且观其工商信息,实缴资金为0万元,注册地点却在兴庆区109国道西侧春润苑17号楼某单元某室。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皮包公司,但却也敢喊出投放300辆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共享汽车,当时猛将兄就想到了放卫星。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有网友投诉称,交了押金拿不回来了。
这样的遭遇,银川电视台至少有三次进行了报道,而每次几乎结局都差不多。找不到公司负责人,最终了事。
猛将兄注意到,在其所谓的官方微信服务号上,几乎没有任何服务,却有严肃认真的一段回应——
而就在前几天,一位网友依然在投诉使用了银川本地的共享汽车后,押金1999元无法退出,时间长达半年之久。银川市的市场监管部门的回复是——
经执法人员多次检查、核实、调解,该公司已停止经营活动,无法联系到公司负责人,情况已经告知于您。
看来,找不到人已经成为了无法解决该问题的理由了。
猛将兄了解到,在2017年至2018年,银川出现了多家的共享汽车企业。在当时共享经济的浪潮下,这些企业也成为了新闻报道追捧的对象,一个个负责人均是信心满满挥斥方遒的态势。但只要简单一检索这些企业的相关信息,几乎都是注册资金少的可怜,门面破败不堪者,不像是搞共享汽车的,而像是搞报废汽车的。
事实上,在共享经济火热的前几年,银川的有些部门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上至银川市,成立以副市长为小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至市场监管部门,放任这些皮包公司大吹法螺。
《电动汽车观察家》的一份调查显示,有67%调查对象(从业者)认为共享汽车是想方设法获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有关。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共享汽车”,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共享汽车的技术门槛变低,因此不少小企业也能“钻营”进来,套取补贴。
项目立项了,资金到手了,补贴到位了,后续的运营自然而然也就风吹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