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结束访问俄罗斯,这次最高规格访问的时间短短3天,与俄方签署了总值200亿美元的20多份合约,又与总统普京宣布将两国关系由原来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升级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宣称“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惟现时双方关系已经具备了结盟的一切特征。而这一现状,全拜美国极限施压、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所赐。中俄互助,既有结伴抗美的地缘政治需要,亦有优势互补的经济需求,俄罗斯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表达全力支持,两国未来发展潜力可说非常可观。
北京莫斯科恩怨情仇 访俄关系升级
中俄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国家,彼此接邻,历史上颇多恩怨,近至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检视,双边关系也是跌宕起伏。中共建政之初,苏联是首个承认与建交的国家,冷战中两国为共产阵营的盟友,惟双方蜜月期仅能维持十多年;随着中苏翻脸,由论战到边界势战、屯兵百万对峙,彼此为敌数十年;苏联解体之后,中俄解决了划界问题,恢复为正常邻国关系;但随着美俄、中美关系的演变,中俄关系日渐热络,特别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遭西方制裁,中方因能源战略向其雪中送炭,双边关系遂逐步升级。
今次是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后第8次访俄,6年多来,他与普京在各种场合会晤多达30多次,建立了密切的私谊,带动两国互信不断加深。今次中俄签署的联合声明对当前两国关系特征的描述是:高度的政治互信、完备的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内容丰富具有战略意义的务实合作、坚实的世代友好民意基础、密切有效的国际协调。
撇开抽象的词句,中俄关系近年确实有长足发展。俄罗斯地广人稀、矿藏丰富、军备精良,中国则经济发达、科技进步、财力雄厚,双方合作互补有很大空间,在西方制裁莫斯科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去年首破千亿美元,增长27%;俄罗斯也成为中国最大能源进口来源,华为还与俄罗斯电信公司MTS签署了在当地开展5G业务协定;俄方向中方扩大出口大豆,中粮集团又计划投资西伯利亚种植大豆,两国主权基金还合设了10亿美元科创基金。
如果说经济合作不过是中俄彼此抱团取暖、雪中送炭的话,两国在军事和军工技术的合作,则标志着双方互信程度的提升。去年俄军举行冷战结束后最大规模军演,解放军派出3200官兵参加。两国海军近年在东海、地中海联合军演,项目包括反潜、防空、反舰等,双方需将各自舰艇的雷达、声纳数据互相开放,显示中俄两军的战略互信已不低于北约盟军之间的程度。今次联合声明确定,中方北斗导航系统将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在轨位、频率方面互换与合作。两年前俄罗斯打破禁忌,向中方出售其现役最先进的S-400导弹系统,解放军月初刚测试利用该导弹组成的反导系统。
战略互信程度空前 联手抗美唇齿相依
诚然,对于中俄之间,外间仍然会提出诸如中国移民西伯利亚、俄国向越南和印度售武、中方在中亚影响力扩大等敏感问题,但同一时间,中方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指摘莫斯科,俄方也不会在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上挑衅北京,双方面对华府这个共同的敌人时,颇有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之感,这也是中俄近年在叙利亚、委内瑞拉等问题上相互呼应、战略协作的最大原因。正如普京在与会谈时所言,“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关键问题上的立场是很接近的,用外交语言来说,是高度契合的”。两国对于“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内涵的定义,第一条就是“守望相助,相互给予更加坚定有力的战略支持”,其他还包括“深度融通,就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进行密切协调和战略协作”、“开拓创新,更全面挖掘两国关系潜力”,以及“普惠共赢,促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多极世界形成”。
由于俄方已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表达全力支持,普京连续两年出席北京的“一带一路”峰会,减少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障碍,本周与普京又将同赴吉尔吉斯的上合峰会。今次中俄联合声明中提到的多边合作机制,除上合组织外,还有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中俄印三方等,全球热点中,双方更提到伊核、朝核、以巴甚至委内瑞拉问题,未来不排除中俄会在世界各地联手,与美国周旋。
日前,特朗普政府又取消印度普惠制(GSP)待遇,令新德里大感不满,有报道指莫迪拟在上合峰会中“加入中俄行列”,反对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果真如此,可谓华府为渊驱鱼的又一“新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