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首批国际合作项目公布了)
中国空间站宣传片(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此举是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开创性举措,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独立发展迈向全球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开展项目实施的同时,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对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成员国开放中国空间站的应用资源表示高度赞赏,称中国的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使得更多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
初选收到27个国家和地区42份项目申请
2018年5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合作项目的遴选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实施。
此次遴选在初选阶段共收到来自亚、非、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42份项目申请,共72个项目合作团队258名团队成员。内容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等九个领域,代表了不同科研领域和技术水平。
2019年年初,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空间站应用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审议确定,共有18个项目进入定选阶段。6月10日-11日,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在维也纳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确认了最终定选结果,并于12日对外发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日前在北京对媒体介绍了项目遴选的标准,即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科学意义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和国外科学团队合作的三种模式
据林西强介绍,和国外科学团队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联合研制的实(试)验装置,安装在预留的国际合作机柜空间内,开展实(试)验与应用。实(试)验装置在空间站运营阶段随货运飞船上行后在轨组装。
二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合作提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样品、实验单元或实验设计等),利用我方已规划研制的相关领域应用机柜内实(试)验装置开展实验与应用。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开始实施,外方实验单元和样品随舱发射或随货运飞船上行。
三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合作研制舱外载荷,安装在预留的舱外载荷适配器上,开展相应试(实)验与应用。国际合作舱外载荷所需舱内支持设备,在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预留的国际合作机柜空间中统筹安排。外方舱外载荷在空间站运营阶段随货运飞船上行后在轨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