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一扶贫暖棚建造现3份真假合同 多人被免职)
新京报讯 内蒙古赤峰一扶贫暖棚建造商反映,喀喇沁旗小牛群镇政府与镇里的关山沟村书记签订合同建造暖棚,同一个项目却出现3份合同,乙方均为不同公司。而暖棚建造好后,建造商迟迟拿不到工程款,村民也反映扶贫暖棚质量不过关。昨日晚间(6月28日),新京报记者从喀喇沁旗委书记高希华处获悉,目前涉事村书记、镇党委书记均已被免职,公安、纪委介入调查完毕,正在走司法程序。
村民反映扶贫暖棚质量不过关
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小牛群镇村民张文军告诉新京报记者,2017年7月,时任小牛群镇关山沟村党支部书记段风学找到张文军等3人一起合伙承包小牛群镇扶贫蔬菜暖棚建造项目,每个暖棚造价9万元,计划建设146个暖棚,4个月完工。张文军称,合伙后他负责购买建筑材料。
据了解,这个蔬菜暖棚项目属于小牛群镇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园。内蒙古新闻网曾于2017年报道了这个项目,其中称,该项目占地684亩,计划投资1681万元,建169个暖棚,其中86户异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每户一个暖棚,每个棚投资约12万元。
张文军说,2018年11月竣工后,他们却一直没有拿到工程款,“我和张淑华垫付了工程款和工人工资,每个工棚实际造价9.8万元,建设了146个,但段风学一直没给钱。”
他还表示,还有村民向他举报称,工棚质量不合规矩。按照建造合同内容,每个暖棚上方棉被铺设重量每平方米为8公斤,后扒采用镀锌网片,铺设花丝毡,中间加一层挤塑板。但实际村民过称后发现,每平方米棉被的重量仅有5公斤,还用铁丝12道+上铺草帘子替代原设计的镀锌网片+挤塑板,“这样会大大降低暖棚内的温度和实际使用寿命,不结实,几年就坏了。”
新京报记者在他提供的照片中看到,工人正在暖棚上方铺设草帘。
同一项目出现3份合同
此外,他还发现,段风学与小牛群镇政府签订的合同也有“猫腻”,“承包这个项目居然出现了3份合同,暖棚造价不同,乙方也不同,但承包项目是一样的。”
张文军提供了三份名为《官(此处应为“关”)山沟兴盛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日光温室建设委托协议书》的合同,甲方均为小牛群镇人民政府。
第一份合同的乙方为寿光市天合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其中称,每个日光温室大概总造价不超过11万元,签字人为李相金。第二份合同与第一份合同内容完全相同,乙方变更为喀喇沁旗兴农利农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每个日光温室造价不超过11万元,签字人为段风学;第三份合同中,乙方为铭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每个日光温室造价不超过10万元,签字人为段风学。
第三份合同,张文军称他只见过这份合同。受访者供图
“我只见过第三份合同,段风学找我是以9万元的造价合伙建造的,那实际上到底是多少钱的造价?”张文军说,他曾前往喀喇沁旗工商局查询,发现铭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不存在,新京报记者也未查询到该合作社相关信息。
而第一份合同中的寿光天合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否认曾签署过这份合同。新京报记者致电上述公司,公司副总经理王建辉称,他们公司从未与小牛群镇政府签订过任何合同,签字的李相金也不是他们公司的人,“我们确实去当地考察过这个项目,但没有谈成合作,也从来没有签过,几个月前,还有赤峰官方的人来我们公司调查过,我们没有做过。”
张文军说,因工程款一直不到位,今年1月份,在小牛群镇政府主导下,他和段风学签订了调解协议。协议中称,工程回款按照占股比例分配,张文军等3人应收940.5376万元,应在今年9月30日前,由小牛群镇政府全部结清,“现在我们收到400万了,剩下的还没收到。”
新京报记者尝试拨打段风学、李相金电话,均无法接通。代表小牛群镇政府签字的王英凯也一直未接听电话。
昨日晚间(6月28日),小牛群镇镇长乌彬彬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公安、纪委已介入调查此事,其他不方便回应,新京报记者再追问镇政府相关人员是否知晓3份真假合同,他表示不便透露。
喀喇沁旗委书记高希华告诉新京报记者,段风学曾为关山沟党支部书记,王英凯曾为小牛群镇政府党委书记,在扶贫暖棚建造工程中严重失职失责,半年前,两人均已被免职。目前,喀喇沁旗公安、纪委已将事实查清,正进行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