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报道:国家统计局报告 70年来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车柯蒙)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八 ——《重大战略扎实推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报告:70年来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车柯蒙)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八 ——《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区域发展成效显著》。报告显示,70年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科学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报告指出,70年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区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各区域经济总量获得巨大提升。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 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1万亿元、19.3万亿元、18.4万亿元和5.7万亿元。

各区域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改革开放后各区域经济增速明显快于改革开放前,并呈现东部地区领跑、各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国初期,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规模,促进了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了内陆和沿海地区经济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要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勇立潮头,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东部地区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东部沿海地区依靠本身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长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地区生产总值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东部地区通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式,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在全国继续发挥重要增长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优势,中部崛起取得重要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2006-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8.6%上升到21.0%,提高了2.4个百分点。

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颁布,中部地区制造业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获得空前发展,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多措并举,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发力,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党的十八以来,西部地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部分省份发展势头强劲。

西部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西部地区脱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2012-2018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7.6%下降到3.2%,累计下降14.4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加快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后,通过对重点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东北地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为一些传统优势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竞争力。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充分利用其东北亚核心地带优势,加强对外经贸往来。2018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791.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3.1倍,年均增长10.8%。

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明显进展

实施京津冀发展战略以来,三地在产业升级转移、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地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疏解存量方面,5年间北京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2648家,疏解提升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在控制增量方面,北京市严控新增产业准入。在城市发展布局方面,雄安新区规划转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北京市级机关向副中心搬迁的第一批单位挂牌办公。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方面,联防联控联治不断加强。在交通建设方面,环北京半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逐步增大。

着眼长远,长江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沿江各省市积极践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得到大发展,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面积显著增加,节能环保力度加大,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

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在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国248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中,长江经济带有81个。

共享共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迈出实质性步伐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迈出实质性步伐,粤港澳深度合作正在全面推进。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并实现西九龙站“一地两检”,虎门二桥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加速形成,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开建,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

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CEPA货物贸易协议》,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发放港澳居民居住证、取消港澳居民就业许可审批等一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取得积极成效,内地电信运营商漫游至港澳的流量平均资费大幅下降。

开放先导,“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积极成果

“一带一路”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倡议旨在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6年来,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互联互通合作网络正在形成,不仅有力提高了各国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且解决了部分国家困扰多年的公路、铁路、电力等短缺问题。

6年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900亿美元,为各国提供了更良好的营商环境、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更多样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正成长为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报告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对于保持经济整体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间经济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区域发展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未来,要坚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区域结构,激发各区域发展潜能。

(责编:车柯蒙、付长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