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维护粮食安全 中国居安思危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维护粮食安全 中国居安思危
作者 王恩博 徐晨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了解。这份约1.2万字的白皮书,也展现出中国官方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居安:中国处在粮食安全形势最好时期
70年来,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方面,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人膳食品种丰富多样,从“将就吃”变为“讲究吃”。根据白皮书,中国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当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中国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当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说。
张务锋举例说,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中国)粮食库存充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坚实的。”
与此同时,多年来中国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充裕,不脱销、不断档。这既满足了民众日常消费需求,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与近年国际市场粮价几次“过山车”式大幅波动相比,中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
思危:国家粮食安全之弦一刻不能放松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尽管中国人已端牢了自己的“饭碗”,但官方对粮食安全从未懈怠。
白皮书强调,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白皮书并提出四项政策主张,包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例如,针对中国粮食储备到底实不实、数量够不够的担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在发布会上回应称,今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原则,重点检查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一共查了1.7万个库点、19万个货位。
他透露,从检查结果初步统计情况来看,中国粮食库存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基本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
此外,近年来中国民众已不再有存粮食的习惯,一旦粮食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政府应急能力如何将受到考验。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在平时,更要保在急时。”黄炜介绍说,中国充足的原粮储备是粮食应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应对粮食安全急需时的“压舱石”。此外,有关方面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也建立了能够满足10-15天消费需要的成品粮应急储备。
白皮书亦提出,中国将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
|
【编辑:丁宝秀】
原标题:经济观察:维护粮食安全 中国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