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旅游频道:中国多地景区 玻璃栈道停运 并非长久治理之计

   2019-10-18 中新网64450
核心提示:让景区玻璃栈道停运,并非长久治理之计诗与远方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很有必要。但有“破”更要有“立”,还需呼应市场和产业

让景区玻璃栈道停运,并非长久治理之计

诗与远方

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很有必要。但有“破”更要有“立”,还需呼应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尽快构建系统的玻璃栈道管理机制,应管尽管。

据新京报报道,去年三月以来,河北省内2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全部停运,包括曾经因“世界最长玻璃吊桥”爆红,日游客量在5000余人的红崖谷景区。至于何时恢复,也没有明确说法。

由于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新奇体验,近年来,玻璃栈道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和追捧。部分景区在玻璃栈道项目加持下,往往成为“网红”,吸睛效应和经济回报都很突出。由此建设开发玻璃栈道类的项目,迅速成为全国性热潮,各地争相上马。

在玻璃栈道遍地开花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乱象也让人担忧。在供给端,无论有无实力,很多市场主体都力图加入玻璃栈道的建设和运营,以至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需求端,玻璃栈道易于吸引大规模客流涌入,往往面临承载力的“极限测试”。这也带来了些许安全隐患。

玻璃栈道讲究“似危实安”,在高质量体验的同时,必须守住安全底线。伴随着玻璃栈道数量的激增,花样的不断翻新(从纯玻璃栈道到3D玻璃栈道再到5D带音乐玻璃栈道),安全的重要性也愈显重要。

不能让玻璃栈道的安全风险成为景区“痛点”。而要消除这重风险,还得靠规范性举措——通过给玻璃栈道开发套上“规范”缰绳,让其结束“野蛮生长”的状态。

就目前看,在玻璃栈道方面,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没有建设标准,没有验收依据,更没有监管主体的“三没有”问题。即所有玻璃栈道项目都在没有建设标准的政策环境下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营管理,也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此负责。

而这,恰恰蕴含着培育和规范玻璃栈道市场的契机。揆诸当下,涉事产业和管理部门都在探索如何破局。

为了遏制安全隐患,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都很有必要。但有“破”更要有“立”,还需呼应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尽快构建系统的玻璃栈道管理机制,应管尽管。这就要求本着保障安全、培育市场、鼓励创新的宗旨,推动解决“三没有”问题,为玻璃栈道的规范管理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确定主管部门,事在有人管。拿眼下来说,A级景区和风景名胜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明确了主管部门后,还要尽快明确具备安全监管条件的相关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配套的安全监管体系。这样一来,相关部门的管理也会有了相关规范可循。

此外,要尽快规范准入资质,出台权威、科学和易落地操作的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营标准。在相关标准出台后,积极考虑将玻璃栈道类的管理尝试纳入《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试行)》;或者根据出台标准制定玻璃栈道的管理细则,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和改造。

简言之,有了主管部门,有了相关标准和规范,玻璃栈道建设、开发和管理走上正轨,玻璃栈道的乱象也能更彻底地消弭。

□杨劲松(中国旅游研究院)

【编辑:张楷欣】


原标题:多地景区玻璃栈道停运 并非长久治理之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