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0日电(吴宇、王婧媛)近年来,上海每年减少低效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工业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值从2008年的58亿元提高到如今的75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从1985年的每万元5.47吨标准煤下降到2018年的0.38吨标准煤。
|
这是在20日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府向与会数十位跨国公司负责人公布的一组“经济密度”数据,标志着“经济密度”成为上海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指标。
上海市政府表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密度”是基础支撑。对落户上海的企业来说,需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经济密度”上下更大功夫,以更低的能源、土地等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密度”指标紧密联系的,是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市政府提出,经过1992年到2007年经济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上海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大踏步前进的发展阶段。今后,上海要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球资金、信息、人才、货物、科技等要素流动的重要枢纽节点。
据介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已从0.5%提升至超过4%,在上海的各类研究机构从153个增加到2923个,其中外资研发中心45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85家。目前,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名列第五,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城市首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排名世界第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700家。
提高“经济密度”,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统计显示,近年来,上海环保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62微克下降到2018年的每立方米36微克,人均绿化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32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8.2平方米,实现了从“一双鞋”到“一间房”的跨越。
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编辑:陈海峰】
原标题:“经济密度”:上海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