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此番共享发展指数呈现出来的良好势头,既是对以往发展实绩的印证,也预示着更为强劲的共享前景。
国家统计局5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60.13,比上年提高6.14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最高且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为248.27,比上年提高32.06个点,与2013年相比,平均每年提高21.3个点,较2010-2013年期间年均提高水平快7.83个点。此外,京津冀区域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由共享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等5项数据构成。这是一套基于对权威数据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多个维度分析做出的评价体系。共享发展指数表现抢眼,反映出在协同发展战略带动下,京津冀区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三地共享程度越来越高,发展质量也越来越平衡。
京津冀三地相望相守,从历史上就互联互通,关系十分紧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尽管三地定位有所不同,但一个共享的京津冀,惠及的是此地所有民众的利益。此番共享发展指数呈现出来的良好势头,既是对以往发展实绩的印证,也预示着更为强劲的共享前景。
现实地看,三地共享,主要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教育公平、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持续改善。这些改善有目共睹,令人鼓舞。
以交通为例,2014年以来,河北省打通拓宽“断头路”27条段、1676公里,太行山高速公路和北京“大外环”建成通车。据披露,2018年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444.7公里/万平方千米,比2013年增长26.3%。其中,典型如燕郊潮白河大桥的通车,彻底消除了北京与河北燕郊长期以来的梗阻。
在脱贫攻坚方面,环绕京津的河北省,全省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499万减少到了39.95万,贫困发生率由9.84%下降到0.78%。62个贫困县中有49个县实现脱贫摘帽。这中间,也凝聚了北京、天津的巨大努力,京津对口扶贫河北,不仅加快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也大大提升了区域内的一体化水平。这也正契合共享的奥义。
教育方面,三地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反映之一就是本科录取率的差距在缩小。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尽管三地中小学教育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京津教育资源的外溢,情况也在不断向好。
数据的背后,是民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越来越频密的经贸往来,越来越热络的资金流、人才流等,在把三地紧紧扭结在一起的同时,客观上也缩小了区域内部的差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向好的因素发力,也让三地共享水平越来越高。
事实上,不止共享发展指数,其他几项指数也在持续向好。而这也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比如绿色发展指数也呈稳步提升趋势,京津冀区域近几年大气治理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1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8年的55微克/立方米,下降48.1%,就是明证。
当然,也应注意,协调发展指数在五项指数中最低,表明三地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水平差异,这就需要京津在未来加快优质资源的辐射,实现三地更协调发展。
瓣瓣不同,瓣瓣同心。守望相助的京津冀,共享发展的指数越高,一体化的程度越深,则三地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整体发展质量就越好,而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就越充分。
原标题:京津冀共享发展增进民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