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大讨论,保护劳动者权益更富温情
半月谈评论员:张婉祎
最近,一条新闻——“996”入选2019年十大网络热词——再次牵动劳动者敏感的神经。这个在2019年引起巨大社会争议的名词,至今在网络舆论场中时隐时现。不仅是“996”,在中国经济负重前行的这个冬天,“暴力裁员”、“恶意欠薪”等热点事件频繁冲击法律底线和劳动者的心理底线,同样提示着我们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任重道远。
当然,我们仍应保持乐观和信心。众所周知,“996”出自一些明星企业家之口,表面宣扬奋斗、努力,实则与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让“996”合法化、常态化,正常的“朝九晚五”也被一些人描绘成了懒惰和懈怠的代名词。然而,在这个法治建设深入人心、权利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年轻一代的劳动者不会被华丽词汇构建的表象迷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超时工作理念并不被劳动者接纳。
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劳动者在物质相对宽裕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他们更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更在意生活的质量的提升,更关注自身权利的保障。在他们看来,企业家和劳动者,虽互称“上下级”,实则是搭档和伙伴,员工努力奋斗应是自愿的,主动的。强制加班的理念不会促进企业成长,只会透支消耗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劳动者长期身心俱疲,企业又如何永葆活力?在人口红利的尾声阶段,通过加班、裁员、不平等竞争机制等多种手段压榨劳动者不是明智之举,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让劳动者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彼此携手共同奋斗才是新时代企业家应有的追求。
实现企业利益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企业和劳动者只有深度合作才能在未来实现共赢。在实践中,企业一定要反省并改革劳资关系。事实上,改变已经开始:对待简单粗暴的裁员行为,我们看到了道歉的态度,也看到了双方和解之后的“和平分手”;对待恶意欠薪,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惩治“老赖”,争取让劳动者在年底回家过个好年;对待不幸因公殉职的员工,我们看到了企业承诺将负责其子女学习和生活费用至22岁……
2019年,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我们见证了舆论监督的力量,目睹了企业的改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努力。当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今天,劳动者权益保护依然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保护劳动者权益、让劳动者的权益越来越丰富的共识将更加广泛,实践将更加坚定。希望必将和新年的曙光一同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