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残雪早已是纯文学圈内的知名作家,但多数国人对残雪的名字并不熟悉。残雪本名邓小华,湖南耒阳人。她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等先锋小说而著称,90年代后,创作更偏重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有人说她的作品晦涩难懂,有人说她的创作思想深刻,在纯文学领域造诣极高。残雪几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奇特的符号,它神秘低调而又丰美多姿,认识残雪,也是进入当代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
如今,一向低调的残雪为何会成为诺奖热门人选?置身媒体的聚光灯下,残雪到底是什么态度?残雪眼中的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何种水平?本报记者采访了残雪。
记者:有人认为您的作品都是自己的精神自传,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残雪:我的哲学观与文学观近年又发展了。精神自传是我过去提出来的,别人复述我的话。现在我将这种提法改为生命历程,即灵肉合一的自传。
记者:您在《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等早期作品中就十分注重现代主义的文学技法,也很注重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您认为,在当下,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反映现实?
残雪:我的作品根本就不是反映或反思“现实”的。即使采用了“现实”的材料,那也是另有用途。我认为我这种实验小说的任务不是反映现实,而是逐步建立起个人的乃至全人类的生命王国,开拓、发展出一片新天地。反映论的观点老掉牙了。
记者:作为女性作家,您如何看待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叙事风格,性别是不是影响您创作的重要因素?
残雪:女性特点当然重要,所以我能正确地发挥我的优势。但我首先是个人。
记者:您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是否达到了世界一流文学的水平?
残雪:如果你指的时间段是当下很短的时间,可以说达到了吧。如果说比较长的、出经典的时代,那还差得远。
记者:网络阅读时代,关注纯文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这是一种发展趋势,还是文学没能够满足年轻人的阅读需求?
残雪:两方面原因都有。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懒,凡要费脑筋又不能马上获利的事都不愿做。我国的文学现状也令人担忧。
记者:如今,文学创作有衰退之势,您如何看待纯文学的边缘化问题?
残雪:纯文学边缘化是好事,让真正的作家静下心来,深入探索。
记者:您对年轻人尤其是90后的写作者、文学爱好者有哪些建议?
残雪:希望他们多读经典,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记者:网络文学对文学创作有没有形成冲击?它是降低了人们的阅读水准,还是丰富了阅读内容?
残雪:网络文学由于技术上的特点应该基本是属于通俗文学类。通俗文学有需求,所以网络文学丰富了大众阅读。
记者:您觉得,作家的使命是什么?如何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残雪:作家像科学家或哲学家一样,其使命都是为了丰富和发展人性,推动社会变革与前进。但他们的工作并非直接对社会起作用。
记者:您认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个作家,是不是应该考虑读者或者市场的需求?
残雪: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成功,读者的共鸣当然是最重要的。但这种判断也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读者、将来也没有读者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当下读者很多,但提倡的是腐朽思想或情感的那种作品也是失败的。能迎合大众落后的思想与情感、读者很多的作品,可以说是不太成功。当下读者不够多,但境界高,潜在读者量会越来越大的作品,应归于成功的作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