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报道:军地医护合力战“疫” “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8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军地医护合力战“疫”:“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图为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武昌医院救治患者。空军军医大学供图中

原标题:军地医护合力战“疫”:“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

军地医护合力战“疫”:“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
    图为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武昌医院救治患者。空军军医大学供图

中新网西安2月8日电 (记者 边峰 通讯员 檀琳 王永涛)“二床、八床及十六床病人的病情变化,我们继续保持沟通……”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专家宋立强即将奔赴“新战场”。离别之际,他用微信向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徐亮告别。

来武汉之前,两人素不相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成为并肩战斗、肝胆相照的亲密战友。

图为“抗疫”一线的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空军军医大学供图
图为“抗疫”一线的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空军军医大学供图

鼠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逐渐向全国蔓延。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除夕之夜奉命驰援武汉。

“明天晚上我们把口罩送到驻地去……”医疗队刚到武汉,徐亮便牵挂着他们的防护安全。面对地方同行的关心,宋立强委婉拒绝,他明白在这个节骨眼上,口罩的重要性。

进驻后,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积极与武昌医院沟通配合,第一时间组建感染控制专家组,协助制订完善感染控制方案,与医院共同建立军地联手查房、联合诊治等制度,全方位嵌入医院救治流程。

图为“抗疫”一线的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空军军医大学供图
图为“抗疫”一线的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空军军医大学供图

事实不断印证军地医护团结作战的力量。一位78岁的老人呼吸衰竭,必须佩戴无创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几近100%,但病情仍不断恶化。危急关头,宋立强与徐亮反复研讨病情,大胆打破常规,调整治疗方案。第2天,患者的吸入氧浓度就降至70%,呼吸困难显著改善。第5天,患者便彻底脱离呼吸机。

随后,他们根据该案例的经验,就以后救治重症患者进行深入探讨,并发动全科室共同学习研究,力求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军队医护人员的到来,让整个病区的病人情绪得到了稳定。”徐亮感慨:“部队医生们的工作非常严谨,他们仔细阅读病历,认真诊查病人,就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和我们一起讨论,不断总结诊治规律。”

医疗队进驻3天后,在军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有4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让医疗队队员感动的是,武昌医院从接收第一例病人开始,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数十天没有休息,每一名“白衣战士”都不容易。令武昌医院医护人员钦佩的是,空军医疗队没有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区别,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

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黄娟特别感谢医疗队:“是军队战友的接手,才让自己的护理团队能够休整片刻。”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稍作休整后仍继续投入战斗。

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不但施治,更教“救治”。医疗队队长王生成介绍,他们着眼人才共育、技术共享,积极开展教学式查房培训和示范式感控帮带,派出CT检查医生和技师,加强对武昌医院影像人才的传帮带。

军民团结战疫,熟悉的人似乎“疏远”了,医护人员们很少有时间给家人打电话;陌生的人变得熟悉了,短短的几天时间,他们就成为至交。

防护服、大口罩、护目镜……尽管看不清地方同行的面容,但医疗队队员仲月霞早已熟悉了他们的名字和身影。她学着年轻医护人员的“碰肘礼”动作,与遇到的武昌医院同行们轻声作别。无论身在何地,同穿防护服的他们,都在合力战“疫”。(完)

【编辑:李玉素】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