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1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3楼,由浙大二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ICU病房里,完成了5例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前方驰援“战场”进入火线状态。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
一位71岁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氧饱和度正进行性下降,经过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等治疗,情况仍未改善。医疗团队当即决定,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和一般的气管插管操作不同,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插管,更为复杂和危险。
“插管的操作者和患者只有10厘米的距离,一旦患者在过程中发生呛咳,很容易发生感染。” 浙大二院医务部主任、医疗队总协调人张秀来介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除了全副武装的帽子、护目镜、口罩外,还要多戴一个头盔面罩。
常规的气管插管手术,通常两到三人就可以完成。在这里,要用上4到5位医护人员。有人帮忙递管子,有人准备药品,有人负责插管,有人调试呼吸机,有人待命……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操作要集中力量,一气呵成,各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的地方。”张秀来说,整个插管过程要准确快速地完成,基本控制在5到10分钟内。一旦操作出现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呼吸机,浙大二院还带了一台ECMO设备,以备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治疗需要。浙大二院常务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队长王伟林表示,只要病人有需要,只要他们有条件,就尽早为危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危重症患者越来越多,不方便出去做CT,医疗队用自己带来的床旁超声设备,对他们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心肺功能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徐善祥说。
自2月14日抵达武汉后,浙大二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监护室(ICU)。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快速病房改造、设备安装、人员调配、流程优化。2月15日20时,该ICU病房开始收治病人。截至2月19日18时,已收治患者共计35人,其中危重症患者11人,重症患者24人。同时,6位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所好转,已经转出ICU。
目前,170名队员按照功能分组,各司其职,战疫工作驶上快速轨道。医生6小时一班,分为8个医疗组,每组4至5名医生;护士4小时一班,每班8至9名护士,并根据患者人数和病情,随时调整医护人员配比情况。收治患者以来的96小时,已有500余人次深入病房,与重症患者昼夜相守,共同抵抗病魔。
“经过前几天的协调和磨合,我们已经平稳进入了正常的治疗过程。接下来,还将重点推进个性化诊疗技术,通过特殊的诊疗方案,提高诊断、治疗的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张秀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