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本土体育品牌没有错过奥运带来的商机。
6月27日,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匹克”)赞助七国奥运代表团装备交接暨奥运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当天,匹克CEO许志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匹克将借助7国在各个地区的影响力,增加匹克品牌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借助此次伦敦奥运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展现匹克的品牌形象。
事实上,随着伦敦奥运的临近,在一个月内,李宁、安踏、匹克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奥运战略。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本土体育用品行业正处于全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的历史时期。因此,赞助伦敦奥运被业界普遍解读为行业自我突围之举。
另类奥运战术
在此次发布会上,匹克提出了企业发展的“三百目标”,即:5年内匹克商标在100个国家注册、匹克产品进入100个国家和地区、匹克产品海外销售收入10年内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为了实现“三百目标”,匹克推出了其奥运战略计划。
目前,匹克已经与新西兰、斯洛文尼亚、阿尔及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以及塞浦路斯7支奥运代表团签约。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匹克将为这7支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服、比赛外套等运动装备。
“奥运赞助被认为是一场豪赌,而从各自的目的来看,花血本赞助必然与企业所占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匹克公关部副总监刘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匹克没有像以往那样争取奥运会合作商的位置,而是将目光和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如何赞助国家奥运代表团上。
记者发现,从赞助国家代表队数量上来看,匹克签约的代表团数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位列国内运动品牌之首。匹克赞助的7国分布亚欧非和大洋洲,夺金实力并不是非常强,但是相对于热门国家的赞助费用却比较低。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匹克就已成为服装行业唯一场外志愿者合作伙伴。一年后的2009年9月,匹克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至此,匹克完成了资本国际化的目标。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称,匹克相比于国内其他体育用品企业在国际化上走得确实很靠前,不过同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巨头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业绩压力巨大
事实上,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本土体育品牌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业绩快速增长的快感。李宁公司是北京奥运会最大的赢家,李宁公司当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全年营业额为66.9亿人民币,较2007年增长了53.8%,销售毛利率为48.1%。其中,李宁牌产品销售额上升49.7%至63.5亿元,占总收入的95%。安踏的财报也显示,2008年,安踏公司营业额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55%。
不过,北京奥运会过去了4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却遭遇了增长乏力、库存积压严重的困境。刘翔告诉本报记者,4年前,国内体育品牌受益于北京奥运会,销售业绩直线上扬,今年却大都受高库存压力的困扰。
本土体育品牌2011年财报显示,无论是本土老大李宁,还是紧随其后的安踏、匹克、特步、361度等公司的增速都有所放缓。今年6月11日晚间,李宁发布业绩预警公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鞋产品订单金额同比有两位数的下降幅度,服装产品订单金额也有超20%的下降。安踏最新公布的业绩也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即将上市销售的产品订货金额出现较大跌幅。
受此影响,安踏2012年全年订货金额预计也有较大跌幅。今年以来,匹克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匹克今年第四季度订货会上,鞋类产品和服装类产品跌幅均超过20%。匹克公司预计,今年其门店数量将减少10%。
“李宁在2011年初就预测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将面临严峻形势,行业转型不可避免。”李宁公司公关部一位李姓的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押宝伦敦奥运会
刘翔说,在库存压力重重,渠道扩张遇阻的背景下,大家都希望押宝伦敦奥运会,以突破目前的困局,给疲软的体育用品市场带来刺激。
对于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李宁公司寄予厚望。该公司除了继续支持中国军团五支夺金“梦之队”――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体操队、中国羽毛球队、中国跳水队和中国射击队,为他们提供比赛装备和服务外,世界顶尖的运动员――鲍威尔、伊辛巴耶娃、托希尔德森,以及世界顶尖的运动队――美国跳水队、阿根廷/西班牙男篮国家队,也将穿着李宁为他们度身定做的奥运装备。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宁通过独特、具有创意的奥运营销策略加深了公众对李宁品牌的认可,提升了品牌形象。”李宁公司公关部上述李姓负责人表示,公司期望借助2012伦敦奥运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公众对李宁品牌的认知。
就在匹克公布奥运战略的前一天,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奥运战略也全面启动。作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安踏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了冬奥会领奖服。
体育行业一位不愿署名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安踏牵手中国奥组委的费用在5亿元左右,相比李宁和匹克的花销要高很多。李宁今年在奥运营销上的花费应该在亿元以上。匹克2008年只赞助了伊拉克一家代表队,而今年伦敦奥运会却赞助了7家,所花费的金额应该翻了10倍以上。
不过,张庆认为,对于本土体育品牌来说,赞助奥运会就像是服用兴奋剂,短期内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要想借助伦敦奥运会来彻底改变目前的困局很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