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下的24小时便利店:大半夜灯亮着,就是一种安全感
【编者按】
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采取最严举措,细化落实各项联防联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切实保障市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宅在家,少出门,不聚会,不去人群密集场所”,成了上海市民“闷”死病毒,防范疫情扩散的战“疫”方式。当大部分市民响应号召,窝在家里战“疫”时,一些市民为了保障他人的需要,这一个月,依然奋斗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坚守岗位、陪在我们身边!
早上8点钟,41岁的高久红准时来到西藏南路758号,和夜班的同事交接班。高久红工作的地方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好德便利店,她在这家店担任店长。
尽管一天没有几个客人,但在高久红看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人们随时可以买一碗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盒牙膏,或许就是24小时便利店能为这座城市贡献的一份力量,“这不仅是一种便利,也是一种心安。”
消毒:每隔两小时一次
“店长,我们走了啊,晚上的消毒都做过了,你放心!”
“好的,你们路上小心啊!”
一进店高久红就换上了工作服,嘴里不忘叮嘱夜班的四位同事,回家路上注意安全。换好工作服后,她从柜台抽屉里拿出一盒手套,抽出两个给自己,又抽出两个拿给同上白班的同事小谭。
夜班的同事走之前,特意告诉高久红,消毒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她整理完着装后,第一件事依然是拧开84消毒水的瓶盖,打开水龙头,往喷壶里兑上一整壶稀释配比好的消毒水。“这是特殊时期,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消毒,消毒好了才放心,也是为了大家好。”高久红说,消毒工作以前也做,但因为疫情的缘故,公司要求门店把消毒的频率提升到两小时一次。
没有顾客时,高久红还爱干另一件事——随手拿起柜台上放着的那把测温枪,对着自己额头“来上一枪”,虽然每一次数值都毫无意外地在36.3℃-36.7℃之间徘徊,但测温这个动作,高久红却是乐此不疲。
“最开始测得还要勤呢,就怕温度不正常,随时测测,心里放心。”高久红笑着说。
便利:想买点啥都能买
“欢迎光临!”直到早上九点半,便利店才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一位身穿卫衣的男士走到了便利店门前,高久红条件反射地从嘴里喊出欢迎词。同时,她轻抬下巴,向门口站岗执勤的店员小谭示意——顾客进店前要先测体温。“你好,麻烦先帮你量下体温。”这个动作和这句台词,从疫情防控开始,也成了小谭和高久红的条件反射。
量好体温后,男顾客径直走到矿泉水区域,麻利地提出一桶3升的矿泉水,然后结账离开,过程不到2分钟。高久红说,自从疫情后,这样的顾客多了很多——目标明确,没有废话,买完就走,尽量不做停留,“因为疫情大家都不出门了,来店里的(人),基本都是‘逼不得已非要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光顾便利店的老年顾客比以往多了不少。以前,上了年纪的人是不爱光顾便利店的,其虽然便利,但价格上却比不上超市的优势:“以前老人家来得少,现在家里缺点油、醋之类的,他们也不爱跑远了,就来我们这里买。”
泡面、矿泉水、牛奶、酸奶……这一系列产品是便利店里这段时间最热销的商品,偶尔也有人来买牙膏牙刷、免洗洗手液、洗面奶这类生活用品,薯片、奶茶、棉花糖也不乏忠实的顾客。“现在这个时候都是想买好赶快回家,我们这里方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临时想买点啥都能买。”高久红说。
陪伴:给人一种安全感
便利店里鲜有顾客是一种常态,高久红一个白班工作8个小时,接待的客人还不超过20个,晚班同事接待的客人就更少了,但即便在这种状况下,这家便利店依然坚持24小时开门营业。
特殊时期,便利店是否有24小时营业的必要?
对于这个问题,高久红没有任何犹豫地回答:“特殊时期更需要便利,所以便利店必须开着。”
高久红说,受疫情影响,如今网络购物快递走得慢,大商场离得又比较远,关门也比往常要早,假如大晚上要买卫生巾、牙膏等日用品,全得仰仗便利店。“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我觉得便利店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就像大半夜走在路上看到便利店亮着灯,也不怕遇到坏人。”高久红说。
在给别人带来便利和安全感的同时,高久红和她的同事们同样也需要给自己增加安全感。每天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顾客,如何做好防护和心理建设,也考验着她们。“担心肯定是有的,特别是疫情刚开始那几天,后来听新闻里的医生介绍如何防范,每天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多消毒,也就没那么害怕了。”高久红说,平时,她们店里的员工也会在微信群互相加油打气,现在基本上已经适应这种工作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