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上海频道:复旦研发第一代消毒机器人在中山医院试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三周出样机!复旦研发第一代消毒机器人在中山医院成功试用三周开发出消毒机器人,最大程度降低消毒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复

原标题:三周出样机!复旦研发第一代消毒机器人在中山医院成功试用

三周开发出消毒机器人,最大程度降低消毒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开发的第一代样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试实验应用。

机器人装备实施攻关小组由工研院智能工业机器人及应用工程实验室牵头成立,三天完成方案和图纸设计,不到三周就成功开发出消毒机器人第一代样机,在机器人上配置消毒设备,自主运动,有效、无死角地杀灭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

 “就像打枪一样,指哪儿打哪儿。”

对于消毒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工研院副院长甘中学介绍,在已有移动平台的基础上增加视觉系统、消毒设备及过程控制系统,使机器人隔着几重墙壁也能“听”到指令,自主运动到指示位置,实现人机远程融合控制的自动消毒。

为了增大远程控制范围,研究人员采用云服务器作为中间代理,控制端和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在理论上没有了限制,只要有4G信号,就可以控制。2月12日,在新金博大厦进行的喷洒测试中,从同楼层到相差十几楼,在不同位置都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监控。

“在实际应用中,安全系数是第一位,是最需要保障的。”甘中学说,在人机融合控制模式下,机器人自主运动的同时,控制端不仅可以实时看到它所“看”到的,还能监控它的状态,一旦发现故障,可以控制或切断它,甚至及时帮助它、优化它,这一模式就是保证安全性的一柄“利器”,也是攻关小组研发的消毒机器人较之其他产品的优势所在。

疫情期间,采购的硬件什么时候发货,多长时间能到,研究人员均无法预估和控制,只能多做预案,将不可控因素减至最低。2月11日,攻关小组中最早结束隔离期的许鹤华进入实验室,次日就完成了组装调试工作。

15人的攻关小组中,三分之二是学生。2018级博士生高晓飞在参与结构设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物料采购、供应商沟通等协调工作,主导AGV小车控制等设计工作的2019级硕士生蔡汝佳,时刻与调试人员保持电话沟通,根据现场情况不断修正优化软件。

 远程监控是否畅通?消毒液喷洒效果是否理想?机器人在病房中能否自主避障?

2月21日,消毒机器人在中山医院进行了实地测试。在候诊大厅等敞开式空间中工作,消毒机器人“游刃有余”,但一到病房中,它的自主运动能力就受到不小的挑战。

 “病房里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是病人离开后立马需要对其病床周围区域进行消毒,二是病床间的距离比我们预计的要窄。”经过反复测试后,攻关小组确认,消毒机器人样机“完全可以达到院方的预期”。对样机表示高度认可的同时,院方还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

 “对消毒过程的精准控制,已经纳入二、三代机器人的规划中。”甘中学说。

为尽快投入应用,第一代机器人上安装的是成熟的紫外杀菌产品,而工研院“UVLED紫外灭毒光源组”自主研制的紫外杀菌设备,将在第二代机器人上亮相,面向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多自由度移动消杀病毒”的第三代机器人的开发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责编:陈晨、韩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