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关注地方“三保”,疫情下地方财力够用吗?
新京报讯 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加强地方财政“三保”工作。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地方“三保”工作的3点要求,随后的3月4日,财政部发文将3点要求细化为6项具体措施并安排执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月余,目前态势趋缓,全社会也陆续复工复产,中央此时关注地方“三保”有何深意?为何着重强调县级“三保”?地方特别是县级政府财力面临何种压力?
解读1
中央此时关注“三保”如何理解?
月初3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财政部发文提出具体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目前情况,“三保”问题成为近期中央极为关注的话题。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在全社会陆续复工复产的当下,中央关注“三保”在确保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支持基层政府平稳运转、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动疫情防控工作落实。
她解释,“三保”一方面强调保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解决了抗疫一线广大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强调保障基本民生,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可以说,关注“三保”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体现。
解读2
“三保”为何着重强调县级财政?
财政部在加强地方“三保”工作的通知中突出强调县级“三保”,明确阶段性提高地方留用比例,新增留用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不得滞留在省级财政。
责任落实方面也提出“县级为主”原则,县级财政在落实方面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省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区的财力倾斜,中央财政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均衡性转移支付等资金分配办法,对省级调控不力的,按规定扣减后直接下达到县。
各级财政均关注“三保”,且最终全部向县一级财政倾斜,李旭红认为,县级政府处于疫情防控第一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基层财政的疫情防控和民生支出有所增加,保障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需求增大。
李旭红表示,关注县级财政的使用,强调县级财政积极作为,能够确保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确保疫情防控和基本民生支出落实到位,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必要保障。
解读3
地方财政面临哪些压力?
“加大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短期的财政资金支出压力和中长期的财政平衡性压力。”李旭红表示。
疫情下,地方财政状况如何?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月湖北省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2月只有零星收入入库,2月末湖北省库款较好,因为除疫情防控和基本支出外,其他支出基本没有开支,库款余额1306亿元,可满足正常需要。财政部判断,进入3月后,湖北国库收入仍将保持零星入库,但随着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等财政支出会相应增加,3月需借力国库库款周调度制度,保障湖北国库资金需求,确保疫情防控支出和正常运转。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表示,目前,地方财政库款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库款规模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也表示,各级财政预算能够满足“三保”需要。地方“三保”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发工资困难的情况。
对于受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疫情影响,有些地区基层财政库款调度比较紧张。许宏才表示,对单靠自身财力难以维持“三保”的困难地区,中央财政要给予必要支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向困难县区倾斜。截至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下达了6.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万亿元。
解读4
“三保”的资金哪里来?
结合财政部通知,李旭红分析“三保”资金主要来自4个方面。
一是地方财力保障,县级通过统筹资金、调整预算等方式调配财政资金,市级对所属区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省级承担主体责任加大基层和困难区县财力倾斜。二是中央财政支持,通过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落实奖补资金,统筹区域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强地方财政基本保障能力。三是盘活存量资金,根据实际情况清理并利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支持“三保”领域的急需支出。四是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推迟可暂缓项目,收回暂存暂付性款项,确保“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
与前期政策相比,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成为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强地方财政“三保”能力的一大亮点。根据财政部通知,3月1日至6月底,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在已核定的各地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增加的现金流供县级财政使用。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新增留用将达到约1100亿元。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发布会上解释,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就是把缴入中央国库的中央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就地划入地方国库,留归地方使用,是多年来的通行做法。
李旭红认为,这一举措能够进一步缓解基层财政在疫情防控和“三保”领域的支出压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