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西援随医疗队在ICU里保卫生命 与疫魔竞速
3月4日,江西省援随医疗队队长黄清(右一)与医务、护理组成员,来到随州市中心医院龙门院区重症隔离病房查房,并进入ICU,探视12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记者 杨继红摄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被称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州市中心医院龙门院区ICU,是目前随州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区。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江西援随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每天都在和疫魔进行着生死鏖战,为患者争夺每一分生的希望。3月4日,江西援随医疗队专家组进入ICU查房,记者随同见证了战“疫”一线的艰辛。
“交接班最愿意听到的词是‘好转’‘稳定’”
随州市中心医院龙门院区,4楼。这里就是在这场战“疫”中,被称为“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中“最危险的地方”——ICU。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严实的口罩、勒紧的护目镜,顿时觉得手脚笨重、呼吸困难。
推开那道醒目地写着“此门常闭”的大门,仿佛进入另一个天地。这里没有普通病区里练习八段锦的音乐声,或是医患的交流声。这里非常寂静,只有各类仪器运转传出的声音,和医生、护士急促又轻轻的脚步声。
这是疫魔最为张狂的场所,因为在这里,收治的都是极其危重的病患。这里也是孕育希望的地方,在这里,江西“白衣战士”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死神。
9时,江西援随医疗队队员、景德镇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余英荪结束了4个小时的工作,走出病房。“7床病人病情稳定,比前几天有好转”“14床病人可以自主呼吸”“15床病人也不用依赖呼吸机了”……每一名病人病情的细微变化,他都要详细告知接班的战友——江西援随医疗队队员、来自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生刘娟。
“ICU里都是重症、危重症病人,我们只能全力以赴创造生命的奇迹。”余英荪说,每天交接班时,大家最愿意听到的词,是“好转”“稳定”,因为,这意味着希望。
“现在还有12名危重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江西援随医疗队重症医疗组组长邹颋说,这里集中收治了随州市病情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不少病人都带着较为严重的基础病。但是,江西援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和当地医院的同仁们,从未放弃过努力,从未放弃过坚持。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关键。江西援随医疗队抵达随州后,抽调61名精兵强将组成重症医疗组,进驻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病区,并接管两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危重症病房,共收治了45名新冠肺炎确诊重症、危重症患者。
3月4日,江西援随医疗队队长黄清带领专家组来到ICU查房,通过整合医疗队内专家资源以及省内优质医疗资源,继续加强对重症、危重患者救治,实行“一人一策”治疗方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亡率。
“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我们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ICU里,死神随时都会开启倒计时的秒表,医护人员则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解除警报,才能为这些危重症患者赢得生的机会。
12时50分,距离下班还有10分钟时间。邹颋和刘娟听到护士呼叫:“8床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低……”
两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病人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一场生死竞速随即展开:气管插管,用呼吸机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功能;深静脉置管,维持血压稳定……邹颋说,这些操作都是ICU医生最为常见、也是最熟练的技能,几分钟就能完成,只是如今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中进行。进行气管插管时,医生和病人几乎是口鼻相对,这时病人体内的病毒、气溶胶从口腔、气道大量释放,是医生面临感染风险最高的时候。
“这是家常便饭了。顾不上害怕,救命要紧呀!”邹颋说,ICU的抢救有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窗”,直接决定能否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拽回来,错过了,可能就是最大的遗憾。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抢救结束, “病人还处在危险期,但生命体征稳定了。”
“患者的每一个微笑,都让我们心头一暖”
于绝望之处创造希望,在死神面前守住生命,对于坚守在ICU的工作人员而言,患者给予的每一个微笑都弥足珍贵。
14时30分,邹颋和刘娟完成交接班走出病房时,前胸后背已全部湿透,立即感到一阵“透心凉”。
这时,身上的防护期为4小时的防护服,已经“超期服役”。
“抢救就像在跟死神拔河一样,不可能说等你换好了防护服再开始。”邹颋说,ICU里的每一秒钟,都在进行着生与死的拉锯战。
所幸,邹颋她们赢下了这一场。在场的医生、护士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这场战“疫”中,一迈进ICU病房这道门,医护人员不仅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更有直面生死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最好的作战状态。
邹颋说,ICU病房大多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度非常大。很多时候,尽管大家费尽心力,依然无力回天,有的年轻人不可避免会觉得有挫败感。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患者病情好转时,一个微笑,一声轻轻的“谢谢”,都能让每个人心头一暖,“对我们来说,这是打心底里感觉欣慰。”(特派记者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