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江东|消费券,是否提振企业的又一利器
下单买一样东西,就可以获得一笔补贴——消费券!疫情高峰过后,这样的新闻让朋友圈再次兴奋。
在杭州工作的小严在全家便利店买了几样东西,总价43元。用支付宝付费时,他只付了33元,另外10元,政府替他付了!从3月27日起,杭州发放首批消费券,2分钟就发了50万份,每份50元:是5张电子券,每张10元面值。满40元,可用10元消费券抵扣,小严这次就使用了10元消费券。按计划,杭州拟发放的消费券总规模将达16.18亿元。
不只是杭州。长三角地区,南京、合肥等城市都先后推出了消费券计划。在全国,3月以来,已有广西等10多个省市推出消费券——模式不同,目的只用一个:提振消费。
消费券大都由政府出资,是政府拉动消费的一个临时激励措施。分析这些省市消费券的数据发现,每个城市发放规模都不小。南京规模相对较小,但也达到3.18亿元。据观察,更多迹象显示,越来越多城市正准备加入发放消费券的队伍。恢复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政府出资发消费券只是其中一个探索。
大江东工作室想探讨的是,这么多城市愿意推出消费券,奥妙何在?每个消费者获得的似乎并不算多,小诱惑能否换来大收益?且看大江东工作室的分析。
复市需要消费拉动,消费券可能是一根撬动的杠杆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本是春节的生意旺季,却付出巨大损失,有的甚至退还了此前的预收订金。特别是线下商业零售、餐饮、文化、旅游、宾馆等集聚性服务业,受到明显重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各地政府殚精竭虑。比如,为了减轻企业压力,上海推出了缓交社保、减税、减息、减免房租等一系列措施,一些企业的负担明显减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相继推出不同的稳增长、保就业的措施。
如果说减税、减息、降费、减租是直接针对企业、间接让利消费者的话,发放消费券则是将实惠落到消费者头上。侧重点不同,都有其合理性。发放消费券的逻辑是:如果要使企业获得更多生机,就要让消费者有掏钱的动力,让企业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其内在逻辑很清晰:稳增长、稳就业,这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全面复工复产复市,首先得有人消费,而且乐意消费。无人消费,就没有新的订单,企业开工也将面临新的损失,就业更会面临压力。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消费券可能是助推消费的利器之一。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谈到,当前,需要一些短期刺激政策来促进消费,回补因疫情影响而受到遏制的消费需求,加快消费恢复速度。
一个有利因素是,疫情虽然让许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消费的能力和能量还在。东姐以为,消费券就是一个撬动的杠杆,或能更快激发消费潜能。3月27日杭州发放首批消费券后,永辉超市杭州门店客流增长70%,比去年同期增长25%。至4月2日,杭州使用消费券的订单总额达12.46亿元。以10元撬动30元的比例算,16.18亿元可能撬动的购买力将超50亿元。
图为杭州消费券的申请页面。
数字化精准分发,有利于促进消费
消费券有提振消费的作用,但是,如何分发、如何让有限的扶持资金效用最大化,大有讲究。
发放消费券并非今年的独创。
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多地也曾推出消费券,只不过那时是纸质的。纸质的有一个不足:发了以后,你用不用,用多少,很难控制。虽然发放到个人,仍有人不用,还有的人拿去转让,因而还出现了一系列倒卖的“黄牛”。
现在的消费券,都是数字化的,与过去不一样。只有消费才能兑现,不消费不能获得,这更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也更能担起提振消费的大任。
这一次,发起消费券的是支付宝,此后多家支付平台跟进。这种模式对支付宝并不新鲜,阿里的多个平台,特别是聚划算平台,早就实现了领券购买模式。但对于各地政府而言,这倒是全新的模式。
于是,各地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通过支付宝渠道分发消费券。支付宝是实名制,解决了传统纸质券无法实现的精准分发与精准消费难题。更重要的是,数字消费券还可以向特定人群发放,比如困难群体、其他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等,都可以定向发放和使用。南京就分了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六类。在线消费消费券,也让定向人群更体面、更有尊严。
最具特色的是,这样的数字化消费券可以定制,可以“一城一策”,“一业一策”,好比定向“滴灌”。从目前已发放消费券的十多个省市做法看,每一个地方都不相同。各地针对不同的地区、行业和业态,采用不同刺激消费的方式和力度,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化支持。比如,如果要提振餐饮业,可以让消费券使用权重更大。如果要扶持文旅行业,可以让这一个行业的消费券使用权重更大。比如南京,其消费券有七大类,每个类别的投放资金数量不等。其中,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四类消费券达到5000万元。
合肥庐阳区发放了1300万元消费券,采用的就是最多抵200元的做法。为此,各企业为获得更多的消费券,也想方设法推出有诱惑的促销模式,比如电器商城,就采用买五送一、满15000元送3000元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到自己门店消费。
广西的消费券发放做法是,每天定时发放、定时开抢,抢完就消费。杭州的做法则是“满40元减10元”。而南京则采取摇号中券方式,因为机会不均等,参与度反而增长,开摇的第一天,当次的消费券就秒光。消费券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拉动作用。
同时,这样的消费券发放可以追溯,发了多少、用了多少,都可以一一查询,有效控制政府扶持资金的安全。
此外,政府与平台大都采用了共同承担消费券出资的模式,即政府出大头,平台出小头。因此,平台也将更加严格地监管资金,让发放渠道方与出资的政府方风险共担成为可能。这也是平台使用数字化消费券模式的优势。
图为南京消费券的申领页面。
倒逼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弥合“数字新基建”差异
消费券的初衷在于提振消费,但在东姐看来,它的意义或许超出消费本身。比如,促进中小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就是其中之一。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曾介绍,目前,仍有80%的服务业企业还没有数字化。不同行业的数字基建差异,因为消费券的推广,可能会得到更大改善和弥合,促进更多企业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线下线上共营。
消费券是数字化的,在消费者和商家使用过程中,商家也会随时提升数字化经营的能力。因为消费者会去选择那些更容易使用消费券的商家消费。
疫情终将过去,但是,数字化生活将会持续,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这将倒逼服务业转型升级。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吴清军谈到,未来生活服务业将形成“大平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平台将成为带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动力。因此,这样的趋势中,企业越早进行数字化基建,越能更快分享数字化时代的红利。
杭州街边的小店铺也可以消费消费券,商家打出了广告。阿宝摄
虽然目前只有十多个省市发放了消费券,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省市消费券发放,企业数字化基建也会加速,这是相辅相成的。花一笔钱可以拉动消费,还能带动数字化建设,这也是划算的买卖。
另外,数字基建的过程,也将推动稳增长、稳就业。因为数字基建助推动企业数字化,这一过程,会促进更多新的岗位、新的就业,这个空间增量值得想像。在新近发布的新职业中,“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都在其列,这些职业正是因为“饿了么”这类数字平台而创造出来的。如果更多的企业完成数字化新基建,或将会有更多的新职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