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丧失可能与新冠肺炎有关
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就感官缺失与COVID-19(新冠肺炎)间的联系展开研究,发现嗅觉和味觉丧失是COVID-19最常见的初始症状,且恢复率较高。
研究者在2020年3月3日至29日期间,对1480名流感症状患者进行COVID-19检测,结果显示102名患者呈阳性,1378名患者为阴性。之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发现COVID-19阳性患者中,68%和71%分别出现嗅觉和味觉缺失,而COVID-19阴性者的嗅觉和味觉缺失比例分别为16%和17%。因此,嗅觉和味觉损害与COVID-19阳性反应密切相关。此外,在COVID-19相关嗅觉丧失的患者中,74%的患者报告称临床症状缓解。
●孩子睡不好可能是因为多动症
复旦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
多动症在儿童中有较高比例,常常伴有睡眠障碍,同时也给神经系统发育带来负面影响。为厘清多动症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该项研究通过因果推断统计模型,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越严重,引发后期睡眠问题越多。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展脑结构影像学研究,发现与多动症症状和睡眠问题共同相关的若干关键脑区,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网络和觉醒系统。在这些脑区中,较少的脑灰质与更严重的多动症症状相关,而更严重的多动症症状会引发后期更多的睡眠问题。
●果皮中熊果酸可治疗髓鞘损伤
《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苹果、李子等水果果皮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具有促进CNS髓鞘损伤修复的作用。
研究人员使用实验室级别的熊果酸单体进行实验。他们利用多发性硬化症经典动物模型EAE,模拟人类疾病中促炎细胞浸润、髓鞘脱失和进行性瘫痪等临床病症。熊果酸治疗后第20天,患病小鼠的临床症状开始缓解,瘫痪的小鼠逐渐恢复基本行动能力。研究者还采用铜腙诱导的毒性脱髓鞘模型和离体器官型脑片培养体系来确证熊果酸对髓鞘修复的积极作用。研究人员称,如果在病人身上具有类似的功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显著提高。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