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全球报道:筑牢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 疫期我国粮食供应充足有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30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筑牢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 疫期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供应充足有序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

筑牢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

疫期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供应充足有序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的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我国仅大豆等个别农作物品类存在进口依赖,目前部分国家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这在历史上是常见的,只是短期行为,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疫情防控期间,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是构建“三道防线”:一是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储备;三是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黄玉敏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1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度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强调,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频频作出指示,例如,“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我国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始终采取多项措施牢牢掌握粮食生产供应的主动权,确保粮食安全无虞。

粮食安全多重保障

产量走高库存充足

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据魏百刚介绍,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的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采取了超常规措施来稳住粮食生产,有些措施是多年少有的。

潘文博介绍称:一是春耕生产的关键节点,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指导各地分区分级恢复农业生产秩序,确保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稳住春播粮食面积。二是把稳定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今年全年粮食面积的稳定。三是在农民选种备肥的关键时候,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比如,东北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疫情防控期间,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体系有支撑,我们构建了“三道防线”。一是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储备;三是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

据王宏介绍,市场波动有监测,我国建立起两级监测体系,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覆盖了重点地区、重点品种,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应对变化有预案,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保供稳市有责任,我国已建立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分三大类,即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户存粮,这部分通常不统计在库存范围内。

秦玉云介绍称,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这是我们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地方储备粮就是按照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平衡区4.5个月市场供应量建立的。政策性库存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形成的库存,这部分库存数量相当可观,常年在市场公开拍卖。企业商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周转需要建立的自有库存。目前入统企业有4万多家,这部分库存规模数量也不小。近年来,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粮,也就是面粉、大米,市场供应能力都在30天以上。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收购期结束,中储粮集团公司累计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220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5万吨。

中储粮集团方面称,目前,中储粮集团公司管理的中央事权粮食库存充足,特别是近些年通过执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得国家在常规的中央储备粮之外,还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政策性粮食库存,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国际疫情影响有限

夏粮收购积极推进

随着复工复产全面开展,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供应势头越来越好。

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保供工作情况。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表示,农产品分品种看,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截至3月底,全国猪肉批发的周均价每公斤46.28元,连续7周下跌。牛羊肉、禽肉和鸡蛋的价格偏弱运行,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低于去年同期。水产品交易量回升,价格回落。从后期的走势看,粮食库存充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家禽生产形势好转,应急蔬菜上市量增加,农产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从夏粮情况看,目前西南地区小麦已经在灌浆成熟,增产趋势明显;江淮、黄淮地区小麦正在孕穗抽穗,长势也总体好于上年,夺取丰收有基础、有希望。从春播情况来看,春播的粮食面积是全年面积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粮食面积的意向是一个增加的态势,特别是早稻面积有望遏制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表示,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能够实现作物稳产丰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今年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政府与市场两端发力,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加快在东北适宜区域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力争到2025年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适宜区域面积的70%,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复提升耕地地力,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表示,豆粕作为大宗饲料原料,主要用进口大豆压榨生产。根据4月14日海关总署介绍的一季度进口数据,一季度大豆进口1779万吨,同比增长6.4%。农业农村部对于豆粕的生产也进行了一季度全面的监测,产量是1463万吨,同比增长4%。工业饲料一季度是5282万吨,同比增长了1.7%,再加上养殖场自配料,一共用到豆粕1456万吨。一季度的豆粕供需总体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我国仅大豆等个别农作物品类存在进口依赖,目前部分国家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这在历史上是常见的,只是短期行为,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浙江省温州市沃尔玛平阳银泰分店经理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疫情防控期间,该超市并未出现居民大规模囤粮、囤油等现象,并且当地米面粮油供应一直很充足。

据了解,3月初,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组织各地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落实各项防灾减灾的关键措施,夺取夏粮的首战告捷。

秦玉云表示,目前小麦政策性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主产区普遍高装满储,夏粮收购面临一定的仓容压力。将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督促中储粮集团公司认真落实政策执行主体责任,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同时,还将多措并举,加快库存消化,及时腾仓并库,增加储粮设施,积极化解收储仓容矛盾,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

“往年国家都会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性库存不断创新高。再加上今年中央特别提出了‘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要求,相信在各地政府的有力落实下,今年夏粮一定会大丰收。现在主要担心的是库存消化问题,需要加紧腾仓并库,确保有足够的仓库可以收容夏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耕地红线不容触碰

依法打击严格保护

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有保障,与这些年来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密切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据了解,早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203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65亿亩、18.25亿亩以上。

今年3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检察机关开展涉农检察工作的主要情况,发布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进一步确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原来的“基本农田”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增加“永久”二字,凸显了国家最严格保护的法律态度。

3月3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写入条例。一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二是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

“如果任由非法占用农用地,就必然导致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锐减,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损害农民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苗生明说。

为了更好保障粮食安全,除了严格保护耕地之外,对于现有土地资源也须充分开发利用。

魏百刚表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好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建设“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到今年将建到8亿亩。

为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增加“红线”外耕种面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发展耐盐碱水稻方案。

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参加国家耐盐碱水稻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期间,袁隆平表示:“通过杂种优势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结合,我对实现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的重大突破充满信心!”

原标题:筑牢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 疫期我国粮食供应充足有序


【编辑:房家梁】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