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PD5酶或可逆转衰老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或可实现对衰老及衰老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调节。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早在2015年,科学家就发现一种名为PARN的基因与人体衰老关系密切。此次,哈佛大学及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以期寻找能够保护PARN健康功能的化合物,最终发现通过抑制一种名为PAPD5的酶可以实现。研究人员期望利用这种化合物开发出一类针对全身干细胞的新口服药物,从而在治疗衰老引起的疾病,甚至在解决更广泛的人类抗衰老问题中起到作用。
●“爸爸”到底是咋来的
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报告称,人类父爱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而产生的一种伙伴关系。
研究提出的父亲供给理论,其关键是互补性——实质上是男女之间的合作及男性之间的合作。互补之路大约始于800万至500万年前,当时非洲正在逐渐变干,人们对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分布广泛、相对难以获取的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互补性可能源于两性各自获取营养物质的不同:男性获得的蛋白质和脂肪,与女性获得的碳水化合物搭配得很好。研究人员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父亲”可能与“渣男”共存。
●抑郁药疗效将能预测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吴畏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能够预测抗抑郁药治疗疗效的脑电生物标记物。
抗抑郁药物的疗效目前并不理想,部分原因在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面谈,具有较大生理病理异质性。研究人员根据静息态脑电信号的独特时空结构提出全新机器学习算法SELSER,并将其应用于分析抑郁症临床试验所采集的目前世界最大的跨中心纵向脑电数据集,从而发现能够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的脑电生物标记物。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