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开放 粤港澳推进资金大融通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推动扩大跨境贸易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加快布局海外人民币清算行进程,赋予清算行更多职能,使其充分发挥海外人民币报价行和做市商作用,鼓励其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力度,进一步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时值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张智富如是建议。
近年来,金融开放话题持续升温。而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屡受冲击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再进一步。近期,央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落地系列举措,进一步扩大金融资本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开放政策的出台,刺激了湾区内金融机构布局步伐,商业银行也在发挥各自优势加快相关领域业务布局。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开放政策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湾区内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跨境资金高效流通
实现跨境资金的高效流通是《意见》举措的重中之重。《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出23项金融改革开放措施,围绕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提出3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认为,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经贸关系日趋紧张和衰退,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大。而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门户区,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及较强的磁铁效应,特别对东亚地区。近年来,中央加快落地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未来亚洲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金融中心的定位,从中长期规划来看意义重大。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也撰文指出,相关政策举措释放出了进一步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重要信号。通过金融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增加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的制度安排,其意义或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下的“高瞻远瞩”。
同时,《意见》中涉及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方面的条款将近半数。
《意见》明确,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研究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贷款业务,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推动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便利流通和兑换,支持澳门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等。
李迅雷认为,推动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便利流通和兑换,实际上使得资本开放更上一个平台。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表示,全球资金过剩的时代,英美日欧都进入到负利率时代,其最近十年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发展已经失效,因而造成了全球大量的资金过剩,发达国家大量过剩的资金找不到投渠道、投资项目,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宏皓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的淘金地,将会吸引全球的资金通过香港和澳门投资到粤港澳大湾区。
此外,高效的资金流通是有效吸引外资的前提。刘志勤指出,能否真正发挥大湾区的磁铁效应,有效吸引外商投资,主要取决于资金流通的状况。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也表示,要素流动中,最基础的就是人才和资金,只有资金流通更加便利有效,才能成为真正的大湾区。“国内的资本账户一定程度上是受管制的,港澳又属于离岸市场,两者之间会有较大差别,资金如何从离岸市场合规有效地流入境内市场,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包括如何有效流入和如何合规安全流入两个层面,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理财产品购买双向开放等问题,更需要这种制度设计,打通资金流通通道。”
在丁孟看来,当前跨境贷款、理财、资金池设立及股权类投资的进入退出等业务过程中的摩擦成本仍然较高,并不能高效运转,从大湾区整体来看,《意见》的落地将促进大湾区内资本要素更加有效地流动。
掘金大湾区市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意见》的出台为深圳金融开放创新试点的进一步推动创造了条件。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深圳已在扩大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支持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鼓励港澳地区人民币保险资金回流等多个方面实现政策落地并取得成效。《意见》出台后,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和开展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收入境内使用便利化改革试点范围将扩大至深圳全市。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方面透露,先期已研究拟订包括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等在内部分措施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将继续鼓励辖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逐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市场认知度,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使用,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事实上,各商业银行布局大湾区的步伐正在加快。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地区行政总裁兼集团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行政总裁洪丕正告诉记者,该行计划在大湾区加大投入,相关项目将于近期陆续推出。兴业银行(15.780, -0.33, -2.05%)广州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将紧抓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投资机构、各类园区的合作,实现以点带面,通过平台批量扩展业务。交通银行(5.070, -0.06, -1.17%)总行公司部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正在打造新型跨境资金池系统,积极对接人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本外币贸易金融、支付结算等各种银行业务场景中的应用等。
在金融开放政策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大湾区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新的挑战。
上述交通银行总行公司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湾区建设为外资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之不断开放的银行业市场,对于外资银行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家银行更是在该区域频频布局,同业竞争加剧,如何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争夺中异军突起,是银行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宏皓表示,既要引进外资服务实体经济,又要在全球整合各种资源为我国产业升级服务。也就是说,要求我们的金融服务既能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又能与国外的金融机构合作进行全球贸易与全球化的产业大整合,这对于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而言是新的挑战。
在宏皓看来,银行业未来在这一领域会发生巨大变化,我国银行业将迅速提高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的能力,并通过金融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将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大趋势。”宏皓表示。
面对新的挑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吉双教授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尽快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进行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再造和创新的同时,着力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尽快提升企业人才的竞争力。
(本报记者郝亚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深化金融开放 粤港澳推进资金大融通
责任编辑:覃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