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全球报道:中国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 特殊转移支付“特”在何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3  来源:cctv
核心提示:原标题:中央财政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 特殊转移支付“特”在何处?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题:中央财政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
原标题:中央财政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 特殊转移支付“特”在何处?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中央财政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 特殊转移支付“特”在何处?

新华社记者申铖

根据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新增两个“1万亿元”,即财政赤字规模新增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直达”如何直达?这一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究竟“特”在何处?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本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这样的解答。

特殊机制有特殊设计。

“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做法,更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制度创新。”在12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进一步对外界揭秘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中央切块”:财政部将资金按照相关因素“切块”分给各个省份。

——“省级细化”:省级部门细化资金分配到市县的方案。

——“备案同意”:省级部门将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

——“快速直达”:备案同意后,限时省级部门将资金下达基层。

这些部署意味着,省级政府既要当好“过路财神”,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在加强资金监管同时,要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确保中央确定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如同一辆‘直通车’,又如一道‘保险锁’。”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看来,这一特殊机制不仅让资金下达更加快速高效,也可以防范截留挪用,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特殊资金用于特殊之处。

当前,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要靠市县落实,落实好纾困企业、帮扶群众等政策需要更多“真金白银”,但市县财力存在很大缺口是绕不开的挑战。

“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就是要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等。”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明确的资金用途信号。

据悉,为精准分好这2万亿元资金“蛋糕”,财政部根据具体资金的特点,进一步“分门别类”细化了资金直达流程,明确了相关用途。

具体来看,有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应对疫情对基层财政造成的影响;有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还有的资金将统筹用于支持落实“六保”任务。

许宏才表示,这些直达资金,要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

中央财政资金直接“下沉”市县,如何管好用好?会不会被骗取挪用?

根据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背后,不仅省级政府要加强资金监管,市县政府也要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财政部要同步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监控系统,各级国库要督促做到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确保账实相符。

许宏才介绍,通过建立直达资金台账的监控系统,将确保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财政部还将与审计部门、人民银行等加强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监督问责,确保资金科学规范高效使用。

当前,面对吃紧的财政收支形势,每一分钱都更加弥足珍贵。

“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到哪里。”许宏才说,财政部门将尽全力杜绝基层造假、违规套利等问题,该追责的追责,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

 编辑:罗萌 责任编辑:刘亮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