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城市品质提升 居民生活舒心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让景观变得更优美,让城市变得更宜居,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早上起来,在家门口的绿道上跑跑步;早餐后,步行10分钟,到菜市场买菜;下午我会在附近的公园里遛遛弯。”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王红梅告诉记者,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并未远行,就在合肥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家门口就有公园,河道里垃圾不见了,水变清了,住在这里生活很惬意。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开车走快速路到滨湖新区游玩也很便捷”。放眼合肥城区,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风景美如画;夜幕降临,高楼、商城的灯光交相辉映,美轮美奂。而江淮大地上,合肥只是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
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3.7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7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7.72%……
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污水集中处理率、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去年底,全省设区市建成区共有黑臭水体231个,已累计达到“初见成效”目标、消除黑臭219个,消除比例94.81%;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全省有140座城镇(设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793万吨;全省污泥处理处置能力6519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8%;中水回用规模为158.5万吨/日,汇总合肥、淮北、亳州、宿州、淮南、阜阳、蚌埠等7个缺水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约41%;全省城市和县城共有公共供水厂148个、综合生产能力1057万立方米/日;全省公园971个,总面积达26177公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安徽省切实发挥棚户区改造在改善民生、补齐短板、扩大需求等方面一举多得的积极作用,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严把棚改范围和标准,严格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科学确定棚改年度计划,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截至9月底,全省棚户区改造已累计开工132.76万套,达目标任务的102.55%;已累计基本建成113.16万套,达目标任务的144.69%。约360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安徽省已提前一年完成城镇住房保障“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改造105万套棚户区目标任务。2016年,安徽省作为棚户区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省份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2018年、2019年,阜阳市、合肥市作为棚户区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
华灯初上,芜湖市荷塘社区的街坊出门遛弯,休闲座椅为社区增添了几分韵味,路灯把新铺的道路点亮,老人再也不担心看不清路了;老合肥人记忆里的柴油机厂,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特色改造成为文创园区,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阜阳市颍泉区的王永玲在盼了20多年后,分到了回迁房。老社区新了,古建筑活了,城中村变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日益舒心,江淮大地上的城市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记者 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