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三月,中美之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但更有意思的,是细节。
细节一,拜登大笔一挥,签署了1.9万亿美元救援计划。
拜登很高兴,这是他上台后的第一个重大成就,这是他重建美国的支柱。
华尔街也很高兴,继续大涨。昨天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都创了历史新高,嗯,我们的大A股估计都看傻了。
最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还不是国会投票中的扯皮、股市涨跌的戏剧性,而是拜登一段讲话。
在拜登看来,这个法案,能够拯救美国经济,帮助创造600多万个就业岗位,1万亿美元的GDP,更关键的是:
(1.9万亿法案)让我国在世界上站稳竞争龙头的立场,因为世界其他地区都在向前进,尤其是中国。
看懂了吗?
全世界都在前进,尤其是中国在大踏步前进,美国要有危机感啊。
嗯,没有这1.9万亿,就没法来和中国竞争。
拜登要拼经济,要重建美国,这个细节,有点意思吧。
第二个细节,2+2会晤。
终于,昨天,中方也证实了,下周,2+2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
根据外交部网站1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为什么是安克雷奇?
我也不知道。
但安克雷奇我去过,阿拉斯加最大城市。
完全个人的理解,第一次破冰性质的重要对话,放华盛顿或北京,都感觉不太合适。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两个人第一次相亲见面,就放在镁光灯下,肯定会不大自在。
阿拉斯加在中美本土中间,很多往返中美的航班,都要途径安克雷奇。双方在一个不那么太政治化的地方会晤,更有利于沟通,尤其是在一些棘手问题上沟通。
那为什么是2+2?
这应该是中美之间的重大机制创新了。
记得小布什时期,中美有战略经济对话。奥巴马上台,总得变一变吧,变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现在,又进入拜登时代,2+2高层战略对话。
外交也是需要创新的。至于特朗普,大家就别提了吧!
当然,这还更多是外交层面,中美还有经贸、文化、卫生等很多重要领域,这应该是更多对话的一个开始。
两件事,有意思的细节,如果我们再深入考虑一下,其实更可以看出很多别有意味的风向。
风向一,经济还是第一位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如此,美国亦然。1992年美国大选,克林顿有句名言: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震撼了美国,也一举击败了刚打赢海湾战争的老布什。对拜登来说,遏制疫情,拯救经济,这是头等大事。所以,不管共和党多反对,1.9万亿出手再说。
风向二,美国更有竞争焦虑感。别的不说,去年疫情,美国一地鸡毛,让全世界惊叹;中国抗疫成功,经济还在继续增长。也难怪拜登很感慨,中国在大踏步前进,美国别再折腾了。
风向三,双方都在调整政策。全球化时代,中美切割完全不现实。创新的2+2高层战略对话,美方邀请,中方赴会,中美都在默默采取行动,用王毅的话说,都在推动中美关系“辞旧迎新”。
风向四,美国也不会没小动作。比如,美国第七舰队军舰,前两天再次穿越台湾海峡,拜登上台后的第三次,什么意思?3月12日,美日印澳会举行四国视频峰会,肯定也会不断叨叨中国。1.9万亿计划都要提提中国,拜登也不会是好心。
风向五,有机遇更有重重风险。对中国来说,要警惕美国的冷战零和思维,警惕西方的攻击抹黑。另一个层面,美国经济好,全世界也受益,但更要警惕美国割全世界的“韭菜”。这次拜登一把就是1.9万亿,特朗普去年已陆陆续续放了6万亿,加起来就是50万亿人民币。
谁来买单?全世界买单!
这其实就是美元红利。
美元最大的优势,就是全球储备货币。危机期间,美国通过各种宽松手段,开动印钞机,美元流向海外,实质是强行借钱,这是第一轮“割韭菜”;美国一旦度过难关,美联储会加息,巨大虹吸效应让美元回流,这是第二轮“割韭菜”。
这种美元霸权,也难怪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曾这样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这就是后话了。但这是一盘大棋,越是形势向好,越好保持警惕,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延伸阅读
中美官宣的重大消息有点突然!将是一场面对面的交锋
美国国务院发出声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将于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与中国外交高层——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国务委员王毅——举行会晤。
消息越是来得突然,就更凸显出不同寻常。不过,对于处在空前困境中的中美关系来说,这仍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好消息。不管怎么说,对话总是比对抗要好。
拜登赢得大选后,国际社会曾对他改善中美关系抱有不小的期待。但入主白宫已经有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传递出复杂的信息,有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姿态。
相对而言,拜登政府要更为理性,也还是在讲合作。人们都在猜测,这场备受瞩目的中美外交高层会晤,会带来什么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美关系走出特朗普政府投下的“阴影”?
1
3月11日中午央视网站发出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方的布林肯和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中美官方都已经确认,这场会晤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在看到这一消息后,刀哥第一时间联系了几位国内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他们的第一判断都是,这场会晤对中美关系来说很重要,能对话总比不对话要好得多。
在特朗普政府后期,尤其是自蓬佩奥担任国务卿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就开始走向“极限施压”的强硬道路。而自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特朗普政府抗疫表现太糟糕,急于“甩锅”中国让蓬佩奥等人变得更加疯狂。
在涉疆涉台涉港等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不断发出挑衅,而且派遣现任政府高级官员“访台”,增加对台军售频次,提升美台之间的合作。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外记者会上强硬警告:
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彻底改变上届政府“越线”、“玩火”的危险做法,慎重和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不少中美问题专家认为,中美关系要想实现稳定,保持对话渠道畅通是必要的。
中美外交高层上一次展开对话,还是2020年6月,杨洁篪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夏威夷举行的会晤。
复旦大学的张家栋教授告诉刀哥, 这次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来,第一次中美外交高层的面对面接触。第一次总是重要的,更何况中美高层之间对话停了那么长时间。
张家栋认为,重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而且这种重启一定是双方的,双方都想重启。不管表面上怎么批评对方,怎么强硬,但是愿意对话,其实就是把基调定下来。
而且,对话这种形式起码能够减少分歧,减少误判。这和美国自己宣布的一系列的文件等等也是一致的,拜登也说了,外交将是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核心部分。对话也是外交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认为,最近中美关系中又出现很多逆流,究竟中美关系往哪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现在中美外交高层恢复对话,可以说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又有了希望。
中美矛盾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往也有。历史的经验是,往往不对话的时候就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只要对话就能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现在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对话就更为重要。
2
这是拜登政府上任后,第一次中美外交高层对话,华盛顿格外重视。对话还没开始,华盛顿就施展了各种外交手腕。对此,我们需要看清楚,并有所准备。
可以想见,这是一场对话,也是一场面对面的交锋。
美国国内目前政治保守的气氛非常浓,对华姿态也整体偏向负面,从国内政治上考虑,拜登政府有回应这种保守气氛的需要,从华盛顿的一些动作,不难看出,它想刻意给外界制造出美国占据“多项优势”,主导对话的错觉。
在北京时间3月9日晚间,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刊发了引述匿名人士的消息,称美国的布林肯与沙利文将与中国的外交高层进行会晤。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媒体如彭博社、华尔街日报也有所报道。
而在第二天,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表示,中美双方确实正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但是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
到了3月11日一早,美国国务院就急着公布消息,中美外交高层确认将在3月18日于阿拉斯加会晤。
整个节奏来看,保持比中方信息公布快半拍。
在谈什么和怎么谈的问题上,美国方面也利用各种方式显示自己有“主动权”,而且只有可能中方在一些美国关切的议题上有改变,才会继续下一步的对话。
比如,白宫发言人宣称,虽然阿拉斯加很遥远,但也是在美国本土举行会晤,美国是“东道主”。而且,还极力对媒体表示,“如果此次会谈中国在美中关系问题上仍然老调重弹,那么将不会有积极结果”。
美国国务院说,布林肯和沙利文3月18日当天将在阿拉斯加与中方外交高层将讨论“一系列议题”。而布林肯3月10日在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一场听证中表示,“这场会晤将有机会以‘坦率的’方式向北京阐述美方关切”。
《华尔街日报》援引拜登政府官员的话说,这场会晤会就双方对各自国内政治的期望和计划,以及国际、地区和全球目标交换意见,话题将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双方有分歧的涉港涉台议题,以及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打压等。
布林肯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中宣称,这次美中会晤不会是回到过去的那种高层对话模式,“现阶段无意进行一系列的后续接触。如果有,必须要基于在我们对中国的那些关切议题上,看到了切实的进步和切实的结果。”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宣称,“如果中国在这次的会晤中仍然老调重弹,会谈不会有积极结果”。
美方不断向外界强化一个印象,那就是在与中国外交高层接触之前,美国已经与自己的盟友,尤其是印太地区的盟友,做了非常充分的沟通和立场协调。所以,美国与中国对话的背后,还有着“强大的盟友力量”。
美方的相关报道着力突出,在本周五,美国总统拜登将召集举行美日印澳“四方会谈”首次领导人峰会,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领导人将以视频方式参加。而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如何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加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
而从布林肯的行程来看,在与中国外交高层举行会晤之前,他要先与防长奥斯汀先前往东京,与日本方面举行本年度美日“2+2”会议;然后紧接着于3月17日至18日又前往韩国,举行美韩“2+2”会议。
白宫发言人10日表示,拜登政府将以与盟友步调一致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她说:“有一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就是,本届政府与中国官员的首次会晤是在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盟友和伙伴会晤和紧密磋商后进行。”
葛来仪认为,这种安排将向北京显示,美国拥有强大的联盟。“华盛顿是从实力地位(与中国)接触。”
从以上几点来看,拜登政府还是想对外界和中国展示一种姿态,就是美国还是“世界老大”,企图以实力“压服”中国。不得不说,这太一厢情愿了。
中国外交学院李海东教授告诉刀哥,两国外交高层展开对话,应该是协调较长时间的。美方没有跟我们商量共同公布消息,而是抢先公布消息,有着特别的考虑。
另外,李海东教授认为,我们在对中美关系的心理和美方心理不一样,不少美国人有一种高高在上和竞争性的思维,我们是希望相互平等地谈各自问题。美国总体上还是把自己定位在霸权国,而我们的看法更理性平和具有建设性,美国的看法反映出“老大帝国”的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旧思维。
3
大家已经都已经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动作特别多,既然有跟中国谈的意愿,在会晤之前又拿出各种动作,频频释放信号,中国社会舆论很不解,不少人在问,美国想干嘛?
李海东教授告诉刀哥,我们在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把美国国内因素考虑进去,尤其是美国舆论和国会的气氛。当年克林顿任总统时期,曾有每天看CNN头条来制定外交政策方向的说法,这就是美国的特殊国情。
现在包括布林肯、葛来仪及拜登团队成员在美国国内对华议题上的表态,必须与美国国内大气候相契合,一言以蔽之就是比较“毒”。只要拜登政府展示对华和解,就会被解读为“软弱”,反之就会受支持。
由于一方面,美国的体制是高度分散化的,政府政策必须有效顾及国会和媒体弥漫的主流认识。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又是个相对弱势的政府,国内政治基础不牢。国内越弱,外交上越需要示强。明年就面临中期选举,国会权力格局大概率会发生变化,参众两院都被民主党掌握的情况可能无法持续,到时候拜登政府的地位会更弱。如果他在国内重大问题上迟迟无法获得突破,那就只能看向国外,现在看来他选择对华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美国两党政治精英都有现实需求,通过制造外部强大敌人来愈合国内分裂,被认为是最省力经济的方式。
拜登团队也有给区域盟友发信号的意味,布林肯跟奥斯汀两人先去日本,后去韩国,布林肯去阿拉斯加同时,奥斯汀去印度,其行程组成很明确地显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底色是强硬的,其在亚太地区的总体框架是对华竞争为主,合作为辅。
李海东认为,包括疫情、经济、气候变化等等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达到美国认为富有成效的结果,另一发明不能给美国国内产生拜登对华软弱的印象,这是华盛顿认为自己需要拿捏好的方面,即在对华竞争和冲突中实现合作。所以布林肯谈到要以实力跟中国打交道,这句话细究起来有“以势压人”的意思。
对美国这种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态势,中国国内舆论同样感受到了,有些网民有疑问,既然美国是抱着这种态度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跟它谈?
李海东认为,首先中美恢复接触并非中国一厢情愿,拜登政府也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这是他跟特朗普政府不一样的地方。特朗普团队的一些人精神上处于癫狂状态,甚至不惜以挑起冲突为代价跟中国脱钩。对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一个削尖了脑袋跟中国过不去的美国,对中国不利。
杨希雨认为,外交最大的艺术,在于利益交换。在这方面,老一代革命家给我们做过杰出的榜样。在中美关系面临重设的时候,我们既要坚持政策坚定性,更要注重策略的灵活性。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现在大家不能只记得政策,不记得策略,中国要有足够的胆量,敢于以创造性、对历史负责任的担当精神去跟美国做一些交换。
那么,这次沟通的成果对中美关系影响如何,如果美国坚持以势压人沟通不顺利怎么办,中美关系会因为对话出现哪些改变,哪些不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告诉补壹刀,中美关系是由大框架决定的,大框架是双方现在进入到比较长期竞争的阶段,接下来要管控好竞争。大的态势是:不管美国喜欢我们也好,不喜欢我们也罢,美国都得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双方对话沟通即使不顺利,美国接下来都得回来跟中国打交道。
对此次对话,金灿荣认为,需要警惕美方意图居高临下施压,造成其单方面受益的局面。另外,对对话抱有平常心,不管顺不顺畅,中美交往还要继续。目前中美关系的困难主要是美国造成的,美国没有放弃居高临下的态度。未来我们发展好了,美国最终接受了,那么后面一切都好办了。
原标题:很意味深长的细节和风向,中美间发生了两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