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正文

北京弘医堂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7
核心提示:北京弘医堂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转自:人民政协报向佳名医牌:裴永清,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

北京弘医堂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

 

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

转自:人民政协报    向佳

 


 

名医牌:裴永清,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出诊专家。中医界首届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中医大家刘渡舟教授。临床治疗范围广泛,对西医治疗上较棘手的疑难杂病多有独到的经验,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的研究与治疗上有突出的贡献,对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哮喘、心肌炎、慢性胃肠病、肝胆疾病、前列腺病等疾病疗效突出。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去年“世界肝炎日”发布的数据,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了近一半。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治愈率低,因此人们往往闻乙肝色变。事实上,积极治疗、合理用药、注意保护肝脏,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能转归良好、部分指标转阴的。中医对肝的理解和研究历史悠久,从这一角度认识乙肝或许可以开启一些新思维。

中医认为乙肝从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变化过程就是气、血、水变化并逐步深入的过程。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提到“血不利则为水”,认为人体无非是气血,气血再往上就是阴阳,气血要是生病、血行不畅了,就出现血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水。

裴永清认为,这句话精辟地解释了慢性乙肝发病发展的过程。“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过程,实际上是气、血、水的变化过程,肝病的初期阶段多病在气分,中医讲气为血之率,气郁则血瘀,久而久之会引起血行不畅,肝血便瘀滞。肝血瘀滞了肝病就入血分,就出现肝硬化。再往下发展,瘀到一定程度,就出现肝硬化腹水。”裴永清说。

例如肝硬化早期是代偿性的,并没有腹水,但发展到晚期肝硬化就出现腹水了,西医称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造成的门脉高压渗出造成的。“这也是因为瘀血而造成的。”裴永清解释道,这是中医理解的气和血的关系、血和水的关系,正是张仲景《金匮要略》里说的“血不利则为水”,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中医认为乙肝从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变化过程就是气、血、水变化并逐步深入的过程。“西医认为乙肝病人在十年以后就容易出现肝硬化,这实际上就体现中医的一个说法,即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就是病的时间短了就在气分,病的时间长了就容易进入到血脉、经脉中去。”裴永清说。

清代肝病大家有治肝三十法,而这些法无一不在解郁。西医认为肝脏含有丰富的血窦,肝脏就像一个综合的化工厂,人体所需要的很多物质由它来合成、输出,新陈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需要由肝脏化解之后才能排出体外,因此肝脏对人体特别重要。

据裴永清介绍,金元时期的中医大家朱丹溪提出“主疏泄者,肝也”。从此中医便传承下来“肝主疏泄”这一指导思想。清代肝病大家王旭高,把肝脏从肝气、肝血、肝阴、肝阳从四个层面来认识。简单的概括起来就是肝气与肝血的问题。所以肝脏是个气血之脏,这对此后如何治疗肝病十分重要。

王旭高有治肝三十法,而这些法无一不在解郁。“他没有提到血瘀的瘀,因为古人的瘀是通用的,治疗肝病,不论是解气郁还是血瘀,从头到尾都离不了‘解郁’二字。”裴永清说。

“什么生理决定什么样的病理,因此乙肝离不开肝气的郁和肝血的瘀。”裴永清说。

日常饮食不节、过于肥甘厚味,体内就出现了湿热,这就相当于自己把细菌的温床铺好、肥料施好,一旦细菌病毒种子进入体内就会生根发芽。

“在中医的范畴里,既不讲病毒也不讲细菌,而是风、寒、暑、湿、燥、火、痰、热、瘀、湿,里面包含了西医的病毒、细菌、微生物等概念。”裴永清说。

“从中医的临床特点看,乙肝病人大多数都属于湿热伤肝。”裴永清说,仔细看乙肝病人舌苔可以发现多为腻苔。“临床所见乙肝病人舌苔大多数为白腻苔或黄腻苔,舌质暗红尿黄、口苦,所以从中医诊断特点,从舌脉看乙肝是湿热。”裴永清说。

乙肝湿热怎么来的?“西医认为是因为传染所致,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只是一个条件。”裴永清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病毒、传染病源无处不在,包括流感、结核、肝炎等等,但并不是人人都病倒了,就是因为人的体质差异。此外由于经常喝酒不节制,再加上鸡、鸭、鱼、肉、海鲜等摄入过多,却很少喝白开水,导致体内湿热。“日常饮食不节、过于肥甘厚味,体内就出现了湿热,这就相当于自己把细菌的温床铺好、肥料施好,一旦细菌病毒种子进入体内就会生根发芽。”裴永清说。

“湿热的第一个来源,就是饮食。喝酒、饮料、甜食等含糖高产生热,消耗不掉就形成了湿热。”裴永清说。

很多乙肝病人都说自己特别容易着急、上火,而且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因此可别忽视作息和情绪对肝脏的影响。

“临床碰到很多乙肝病人都说自己特别容易着急、上火,而且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因此可别忽视作息和情绪对肝脏的影响。”裴永清说,操劳过度同样引起湿和热,人的正常生理被打乱、超负荷运转,肝脏必然受到影响。“经常生气,肝气就郁结,脾气就不运化,身体同样出湿热。因此饮食是首要方面,精神因素是第二大原因。”裴永清说。

裴永清认为,之所以经济发达地区易发乙肝疾病,多是饮食不节、情志的问题。“着急、生气、劳累、生活不规律、作息时间不能保证等等,中医叫‘五志化火生热’,这样必然会造成肝气郁产生热,脾气不运产生湿。”裴永清说,因此,调节情志、规律生活作息等对乙肝的治疗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中《素问·五脏生成》就提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裴永清解释道,古人说得很清楚:“人卧血归于肝”,晚上睡觉、身体安静下来的时候,四肢周围的血会回流到肝脏中,现代医学也证实这点,血液回流后对肝脏起到修护、养育的作用。因此,要保护我们的肝脏,保证晚上的休息时间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