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但中阿贸易一直快速增长。事实上,中东和北非革命为第二大经济体带来巨大经济机遇。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拥有在风险环境做生意的过硬记录。北京不回避国际社会排斥的国家。香港阿拉伯工商会主席埃德温•希蒂引述中国官员的话说:“风险大,回报也大”,虽然阿拉伯地区不稳定,但许多中国公司仍努力在中东设厂,以保住市场份额。
中东北非动荡带来的破坏,令中国企业能打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减少,还为北京提供机会在家电、汽车、轻纺等制造业占得一席之地。相比之下,据世行等机构的调查,150多家跨国公司表示目前不愿投资阿拉伯。
阿拉伯人也渴望转向东方。希蒂说:“相比欧美同行,中国人提供了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尽管质量和售后服务存在问题,但中东国家在许多方面更青睐中国货。此外,中东北非人口的需求迅速扩大,本土生产严重不足,而中国如今是世界最大“超市”。
此种背景下,阿拉伯之春引入一个调整时代,提升了北京在该地区的地位。需求资源的中国多管齐下,与美国的重要盟友缔结贸易协定。华盛顿韩国经济研究所专家特洛伊•斯坦加隆认为,“阿拉伯之春中,中国在中东世界最重要的商业伙伴(沙特、伊朗等)基本未受影响。”作为务实外交的一部分,中国正在传统伙伴之外扩大影响力,“依我看,阿拉伯国家在基本资源和消费品进出口方面,一个个日益依赖中国。”
当前,华盛顿急于减少对该地区的军事介入,北京与阿拉伯的商贸关系发展,对美国的地区影响力构成挑战。石油输出国组织预计,到2035年中东运往北美的石油“可能几乎不存在了”,从而影响华盛顿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而北京由于对石油需求日增,注定将长期驻留阿拉伯世界。中国有潜力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但北京在非洲使用的模式,在中东或许行不通。由于地区国家财富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的是更多商贸,而非发展。希蒂认为,尽管一些中东国家的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金融机构日益转向中国以令资产多样化,“但阿拉伯世界的金融基础将一直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