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讯北京时间周四(1月28日),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未宣布再接连加息,维持隔夜拆借利率在0.25%-0.50%区间不变。美联储公布的决议声明称,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局势。重申经济状况,预计仅支持循序渐进地加息。决议声明获得一致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悬念终于揭晓,今日市场或松了一口气。
美联储在去年12月采取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行动后,经济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油价持续下跌并达到12年来新低,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情绪加重,这些因素已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周三(1月27日)欧洲股市收盘小幅上涨,因油价在尾盘的劲升帮助抵消了一波企业业绩疲弱消息对大盘的压力,但是,随着美联储声明后,美股大幅收跌,因为美联储暗示美国经济放缓。
由于美联储声明本次不加息,A股及亚太股市走势或趋缓,但由于美股大幅收跌,早盘亚太股市或继续惯性低开;而A股还有其他几个不利因素存在:
1、两融余额连降18日仅余9500亿,再次刷新历史连降记录。机构认为,目前两融业务总体风险可控,不过随着上证指数[-0.52%]跌至2800点以下,双融业务强制平仓情况会逐步增加。
2、有分析认为,昨日尾市权重股护盘急拉,并不能明确是市场底。值得注意的是,午后两点左右,中国石化[1.87% 资金 研报]拉涨逾2%、中国石油[2.97% 资金 研报]拉涨逾4%,同时银行股直线拉升近1%,这种暴力护盘只是为了技术上修复指标,缓和投资者恐慌心理。
3:市场去杠杆危局:从2015年6月以来3个月里17次千股跌停,创下大盘震幅等三大历史纪录:大盘震荡幅度的纪录,千股跌停的纪录,政策密集出台的纪录。从2016年开年4天4次熔断,2次千股跌停。
最近的千股跌停,让二级市场层面上最不愿见到的情景终于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首次出现集体爆仓,致使多只股票1月27日同时停牌,这些公司分别为海虹控股[0.00% 资金 研报]、锡业股份[0.00% 资金 研报]、冠福股份和齐心集团。市场担心大股东股权质押危局,恐怕还只露出冰山一角。
此外,在公布最新净值的股票型私募产品中,截至1月24日,有超670只产品净值低于0.8,330多只产品净值破0.7(通常意义上的清盘止损线)。截至目前,私募基金规模约1万亿~2万亿元,公募专户规模也约1万亿元,这两大投资者市场占比较大,又均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
4、实体经济低迷: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4.7%,前值-1.4%。中国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2.3%,前值(1~11月)-1.9%。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开始有券商机构认错。多头司令海通证券[1.31% 资金 研报]坦陈,股市下跌原因,客观而言是实体经济不佳。如果说去年年初,人们一度还在想象经济会走出V型反弹,后来到了年中,感觉不可能马上起来,设想会走W型,再后来发现也许会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那么就是U型了。可是到了现在,大家普遍的看法是L型。这也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是起不来的,这样自然股市也很难有所动作。
可是,机构认错往往算是一个反向指标,如果机构集体认错,市场底就会悄然而至。
对于A股市场走势机构表述仍不乐观。昨日沪综指盘中再次击穿2700点关口,最低下探至2638.30点,刷新了2014年11月27日以来的新低。1月份市场高点在3538.69点,从高位回落,沪综指月跌幅已经千点,如此突然且巨大的跌幅让投资者猝不及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下跌近千点后,指数继续大幅下探的动能也有所衰竭,承接力量也开始逐步涌现,昨日沪股通净流入金额超过40亿元,达到44.85亿元,创下了2015年9月8日的新高,这也印证了抄底资金开始涌现。
不过短期出现止跌迹象,并不意味着市场筑底已经完成,大幅下挫后市场情绪受到显著挫伤,重新聚拢人气也尚需时日。从目前来看,建议投资者关注三个层面的信号来判断筑底是否已经完成:一是,成交额先缩后放,在市场底部徘徊时,交投清淡,市场成交额将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萎缩,随后在预期重新达成一致后,资金逐步介入,沪深两市成交额也将出现显著放大,助力指数拉升,2015年8月份市场大幅杀跌后,随后在9月份锁链盘整近一个月,在10月和11月迎来放量反弹;二是,融资余额止跌回升,融资资金是场内最为敏感的群体,其动向往往成为资金布局的重要参考,目前融资余额已经18连降,融资余额跌至9500亿元附近,短期融资余额止跌回升也将是市场筑底逐步完成的一个重要信号;三是,强势股补跌,即便市场连续下挫,市场中仍有典型的强势股,从历史上看,跌势尾声往往是前期强势股的大面积补跌,这也是鉴别市场筑底完成的重要参考。
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深V行情演绎,底部承接力量也出现,沪深两市成交额出现放大,重返5000亿元之上,达到5102.69亿元。
除了一些风险因素外,市场总是有人在搏弈的,有公募基金透露,险资有试探性抄底的动作;
部分险资或试探买入
A股市场近期延续调整走势的背景下,关于险资等长线资金进场的传言不断。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险资抄底的传言并非毫无依据。有公募基金经理透露,部分保险公司确实有“抄底”的举动。
“这几天,每天都有保险资金在申购我的基金。”一位公募基金经理透露,“而且都是大保险公司。”
不过,或许抄底目前只是尝试行为。上述“每天都有险资申购”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稳健,数年来下行风险低于同类,任职年化回报则同类排名靠前。
对于险资抄底的举动,某养老型混基的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风险已经大幅释放,保险资金此时进入并非没有道理。预计今年保险资金在权益类资产的还要提升,主要原因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在下降。今年债市的风险点在于,经济企稳预期以及债券市场供给扩容会带来市场波动,而且市场信用风险仍在集聚有待充分释放,特别是产能过剩严重的一些行业将是信用风险爆发区。
“我们今年预计在债市的收益仅能有2-3个百分点。”上述养老型混基的基金经理表示,“保险资金的负债端成本较高,对他们来说压力较大,债市收益率下降,必然倒逼他们提升权益类资产,尽管权益类今年没有系统性行情。”公开资料显示,多路险资在调研上市公司方面热度未见减弱,而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也已出现。
目前,一些保险公司的部分负债端业务呈现期限短、成本高的特征。2015年以来,保险资管的负债端资金成本进一步上行。2013年8月,保监会取消传统寿险保单2.5%的利率上限,放开市场化竞争,保险资金资金成本逐步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部分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利率已经上升至4.5%—5.05%。在经济下滑和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背景下,投资端压力加大。
另一位公募基金经理透露,去年底,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大增,今年的配置压力不会小。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协议存款面临到期高峰。保险资产配置中,协议存款期限一般是5年,信托产品为2年左右,债券平均久期为5年左右。2016年将面临大量协议存款(2011年高利率时配置)和非标信托产品(2013年非标扩张)的到期情况,预计将有4000亿元左右协存在2016年面临资产切换的配置需求。2011年资金利率高企,保险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在5.5%左右,在当时的保险资产配置中占比35%左右,如果按5年到期来看,2016-2017年协存到期量在1.4万亿元左右,年新增到期量在3000-5000亿元。目前,最新的5年期协存利率在3.6%-4%左右,收益率下降明显,协存占比已压缩至25%上下,预期将有4000亿元左右到期的协议存款,面临资产转换的配置压力。新增非标资产配置下降,增量资金重回金融资产。保险对非标的配置从2013年末才开始,由于非标(以信托产品为主)期限为2年左右,还未面临到期高峰,但是对于不少大、中型保险公司,非标投资已基本达到上限或面临无合宜资产可配的困境。预计2016年保险新增的2万亿资金有更大比重转移到债券、股票、基金、股权、不动产等资产上。
国泰君安表示,过去几年里,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10-15%。按上述公募的说法,今年这一比例还将提升。
刨根问“底”连调区间预期
“本来预判的底部好几次被砸下来,对于行情的看法也跟着修正,所以一直不敢进场,还需要等右侧交易信号。”某保险机构资管人士说。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增加了机构研判的难度,保险资金反复“刨根问底”,但多家机构人士认为,在慎抢反弹的基本判断下,保险资金在权益类配置上的谨慎程度较去年下半年已明显加强,除非确实出于一定的战略目的考虑而介入个股,否则整体上仍持观望态度。
上述人士认为,震荡仍将持续,短期内,大盘向下确认支撑位的可能性依旧存在。一方面,指数下探过程中的平台走势可能延续,箱体下沿点位的出现需要耐心等待;另一方面,应做好中期甚至长期震荡的心理准备,波段操作将成为主要操作手段。
某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认为,2016年1月的下跌不仅在表面上使一些刚刚举牌的险资出现浮亏,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金对2016年权益类市场的投资预期。波段操作的区间需要持续修正,吸筹的风险增大,在操作上必须有足够的警惕性,下一步对结构性机会的把握重于对趋势的判断,并逢低吸纳医药、消费板块中盈利能力确定的个股,以及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等主题概念的个股。
该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险资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短期会处于“纠结”状态,虽然试探性的入场行为会存在,但整体上暂不是行业主流。出于投资安全性及满足监管对风险把控要求等因素考虑,险资决定出手的时机还取决于市场“筑底”过程中反转苗头的出现时机。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接到险资申购的公募基金并不是很多,部分公募基金表示甚至与险资的沟通情况还在观望中。一家公募资金管理规模在1500亿元的基金公司表示,甚至还有险资赎回,而另一家以权益类投资为特色的公募基金人士透露,目前“汇率还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但是等稍微明确之后,险资在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入场的可能性增大。一家保险系公募基金人士透露:“通常险资一季度都会配置得比较多,而且冬春季市场常有低点。何况四季度保费收入增加较多,也有配置压力。”
上述保险系公募人士认为,险资举牌是因为当上大股东后,相当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方法变为成本法计价,甚至有可能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
险资1月调研45家上市公司
虽然上市公司调研只是投资决策的前端环节,但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近期密集展开调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当前投资心态和偏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经有25家险企展开了57次上市公司调研,共涉及45家上市公司。
据行业数据来看,险企调研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化工、计算机、电子、服装纺织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其中,险资对化工板块的兴趣显得最为浓厚,本月以来,已经有华峰超纤[-2.52% 资金 研报]、澳洋科技[-2.12% 资金 研报]、上海新阳[-2.34% 资金 研报]、国瓷材料[0.14% 资金 研报]和华西股份[-5.10% 资金 研报]等5家上市公司被险企进行了调研。此外,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分别有4家公司被险企调研,服装纺织行业和食品饮料也均有3家公司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博雅生物[10.00% 资金 研报]是被调研次数最的个股。在1月21日的博雅生物的视频会议中,共有东吴人寿、陆家嘴[0.00% 资金 研报]国泰人寿、阳光保险、中国人寿[-2.07% 资金 研报]、前海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等6家险企参与了调研。会议主要包括询问公司血液制品产品价格是否还有提价空间、公司的技术研发进展,以及纤原技术发展情况。
同样受到险资关注的还包括大冷股份[-3.43% 资金 研报],本月已经有3家险企到现场展开调研。在1月6日的调研中,利安人寿、信泰人寿和信诚人寿均到公司现场展开调研,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商用制冷空调市场的现状、公司基本财务和企业业务经营情况。
国寿、前海调研最密集
尽管险企调研次数颇多,但少数几家险企表现出了更多的调研热情。其中,中国人寿和作风激进的前海人寿最为明显,这两家险企在本月不约而同地在展开了密集调研。
中国人寿调研次数最高。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本月一共对博雅生物、绿盟科技、耐威科技、卫士通[-3.40% 资金 研报]、渤海租赁[0.58% 资金 研报]、云海金属[-2.72% 资金 研报]和爱尔眼科[3.33% 资金 研报]等7家公司进行了调研,而同属于国寿系下的国寿养老也对纳川股份、四维图新、众和股份和麦达数字等4家公司进行了调研。如两者合并,中国人寿本月的调研家数达到了11家,行业分布上包括3家计算机行业公司和2家医药生物公司。
和国寿类似,前海人寿本月也展开了大量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博雅生物、众生药业、东方海洋、金刚玻璃、天银机电和劲胜精密等6家上市公司。就板块来看,前海人寿调研的博雅生物和众生药业属于医药板块,其余4只个股则分别属于农林牧渔、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和电子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举牌专业户”安邦保险本月也对七星电子展开了调研。公告显示,在七星电子1月13日的现场会议中,安邦保险和阳光保险一同参加了调研,调研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公司北方微电子基地的设备研发情况、北方微电子的技术研发团队现状、以及公司光伏设备业务情况。
此外,国华人寿在1月7日的现场会议中,派出了公司董事会秘书参加了华峰超纤的现场会议,是本月参加调研的最高级别险企高管,也是参会当天26家公司中的唯一一家险企高管。
全球资源网用战略眼光看全发展 全球资源网 在前进 无论风雨 黑暗 无论高山河流 都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 我是黑暗中的一枝利箭 直达永远 永恒就是我生命与事业的终极点 执着12年无怨无悔 前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前进就是我唯一的目标和信念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网站 全球资源网永不磨灭的中国
WWW.QQ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