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财评 » 正文

全球人物:达丰集团创始人 黄水钟起重机业至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3  来源:联合早报
核心提示:黄水钟:经商并非一成不变、一本万利。当时代巨流不断卷走许多行业,一些夕阳生意迟早要被淘汰,企业必须看准未来的趋势,赶快转

  • 全球首推华人:达丰集团创始人 黄水钟起重机业至尊

  • 黄水钟:经商并非一成不变、一本万利。当时代巨流不断卷走许多行业,一些夕阳生意迟早要被淘汰,企业必须看准未来的趋势,赶快转型求生存、求发展。有经验和观察力的商人往往能在大风卷起巨浪时顺风、顺浪而行,生意还是能越做越大。(谢智扬摄)

    黄水钟:经商并非一成不变、一本万利。当时代巨流不断卷走许多行业,一些夕阳生意迟早要被淘汰,企业必须看准未来的趋势,赶快转型求生存、求发…

黄水钟出生小康之家,日据时曾“代父当苦力”,当过水果小贩。60年前,黄水钟除了从事老本行的轮胎、电池生意,也经营二手机械设备的买卖,以及诸如金融租赁之类的业务,生意开始慢慢扎根。由他创办的达丰集团如今已发展为亚洲最大和世界领先的起重机分销和运营企业。

黄水钟在新加坡出生。父亲黄宝生16岁时从福建安溪南来,在胶园当过一个时期的管工。后来,胶园老板由于无法支付员工的薪水,而把汤申的一块地低价卖给黄宝生。此后,黄宝生一有点积蓄就不断买地。除了汤申外,他还拥有裕廊、宏茂桥等处多块地皮,总计多达80英亩,种植橡胶、黄梨、榴梿和其他水果,算是收入还不错的小康之家,家里还请得起佣人。

日占时期“代父当苦力”

在日军占领期间,黄水钟还“代父当苦力”。根据日军的规定,每个家庭必须派出一人帮日军修工事或在种植园丘工作,当时黄宝生年过六十,当苦力看来是力不从心,于是十来岁的黄水钟自告奋勇说服了日军代父当苦力,每天一大早就到日军营地等待派活。

战后,黄水钟每天跟随父亲到园地浇水施肥、采集水果。榴梿成熟的季节,十来岁的黄水钟就在榴梿园的亚答屋里守夜,以防外人进入果园偷榴梿。

采集的水果拿回家后,许多小贩就会上门收购,不过赚的只是小钱。年纪轻轻的黄水钟认为,要多赚点钱就应该到巴刹直接摆卖。他想到就做到,天天不顾日晒雨淋,挑着装满水果的大篮,从汤申上段一步步走到竹脚巴刹叫卖。不久,黄水钟发现只卖家里种植的水果,虽然每天能卖完,不过赚得钱还是有限,他开始从左邻右舍收集各类水果,挑到巴刹一起卖,卖的水果数量多了,赚的钱也就多了。他赚到第一桶金后赶快买了一辆脚踏车。

由于每天步行往返住家和巴刹太辛苦,能存够钱买脚踏车代步是他做小生意以来的第一个小心愿。不过仅靠摆卖水果毕竟不是长远的谋生之计,要有一技之长才行。不做小贩后,他先后在修船厂、修车厂当学徒。

19岁结婚成家 也当起小老板

1951年,年仅19岁的黄水钟不但结婚成家,也开始立业自己当小老板。以1700元的小资金开设的“达华电池”就在汤申的旧店屋,做的是维修汽车轮胎以及汽车和收音机电池之类的生意。生意从四分之一店面做起,一年后他连旁边的整间店铺全部租下,而且还收了几个学徒。

三年后,黄水钟在樟宜另开了一家名为“达成电池”的小店。再过四年,“达丰电池”就设在刚买下的樟宜店屋,除了老本行的轮胎、电池生意外,也经营二手机械设备的买卖,以及诸如金融租赁之类的业务,达丰集团就在这里扎根立业。

黄水钟说:“我从小就喜欢做生意,喜欢自己当老板,只要能正正当当做生意赚钱,我不怕辛苦。我是白手起家,父亲虽想帮我,但我不能要,家里孩子太多,我不想给他增添压力。”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各种基建加速进行,对二手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劲,许多发展商和建筑商的经营模式也跟着市场需求不断调整。除了直接出售二手机械设备,达丰也将设备翻新,再出售、出租,公司找到了发展重点,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大。1981年,达丰买下双溪加株的两间相连工厂后,业务随之蒸蒸日上,一年的销售额可达六七千万元,遥居同业前列。

起重机规模为全球领先

1992年,达丰控股(Tat Hong Holdings)正式成立,达丰重机械、达丰机械租赁,以及达丰国际全归入达丰控股旗下,黄水钟从水果小贩华丽转身为中型企业的主席。1997年,达丰控股在澳大利亚交易所挂牌,以每股售价1.20澳元发售3200万股,其中在新加坡发售1666万股。三年后,达丰控股在新加坡第二上市,回到娘家重返业务基地,接着公司在澳洲除牌,增强在新加坡的上市地位。

亚洲有17个主要办事处

今日的达丰集团——达丰控股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和世界领先的起重机分销商和运营商,在亚洲地区开展起重机分销与租赁业务,集团的起重机主要用于重型建筑项目,例如基础设施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除租赁业务外,集团也提供其他相关的服务,包括重型起重工程设计和执行、项目管理和设备安装等。达丰控股有六七千名员工,在亚洲共有17个主要办事处,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中国、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有业务据点。


达丰累积购置的起重机,总数多达1500台,其中塔式起重机(Tower Crane)有900台,吨数达17万8160吨;履带起重机(Crawler Crane)有680台,吨数达7万8400吨,车队的规模之大,堪称为全球之首。达丰最大型的起重机重达1600吨,高度相当于四五十层楼,车队的总吨数则排名世界第七,重型机械的总值估计达10亿元,其中最贵的一台价值高达1800万元,普通的也要超过100万元。

上市后,达丰控股的股票市值一度高达18亿元,集团另持有振顺控股(CSC)、永茂(Yongmao)及国际贸易(Intraco)等三家上市公司的可观股权。2014财年,集团营收6亿8400万元,净利3280万元。黄水钟家族持有达丰42.5%股权,黄氏家族登上《福布斯》新加坡巨富榜。

接班人黄山忠再创辉煌

1993年60岁时,精力还很充沛的黄水钟宣布退居幕后,由40岁的儿子黄山忠接棒,出任集团的董事总经理。

黄水钟是个不苟言笑的严父,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因此儿子们对他是又敬又畏。最早协助黄水钟开展业务的是次子山火,除了主管销售外,山火还是试驾各款重型机车的高手。长子山忠在英国学土木工程,学成归国后曾在裕廊镇管理局担任土木工程师,1979年加入家族企业。黄水钟对接班人黄山忠的简单评价是:“他办事我放心!”

多年来,黄山忠的处事待人也的确让老爸放心。

除了几个出道已久的“老臣”弟弟外,陆续有几个海外留学归来的“新兵”弟弟,黄山忠以长兄身份登高一呼,把“老臣”和“新兵”团结在达丰旗下,一起为集团打拼。

谈到父亲,黄山忠认为父亲最难得的一点是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出声、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他说:“虽然是急流勇退多年,父亲的经验和智慧还是能与时并进。身为长子、集团的决策人,我经常会向他汇报集团的最新情况和发展。他细心听取各种意见之后,往往紧着问对策方案,以及进展和结果。这样的沟通方式很有效,我们让他由‘担心’转为‘放心’,尽量不要让他为公司的业务‘操心’。”

黄山忠也是商场的重量级人物,几个月前蝉联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事业与管理上的成就也获得多方肯定。2008年,他获颁新加坡商业奖的“杰出商人奖”,2010年又获颁“年度总裁奖”。

成立基金助汤申区低收入家庭

年轻时,黄水钟曾在道南学校上过课、在汤申(旧称淡申)路新民学校念过书,战乱迫使他无法完成基本教育,不过他对汤申、学校总有种特殊的情结,他表示,当年小学没毕业就不得不步出校门,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最想做的事一定是重返学校。

黄水钟在汤申出生长大,事业起点也始于汤申,现在仍是汤申区居民。2007年,他成立了“淡申黄水钟基金”,基金为汤申区的100个低收入家庭提供助学金,几年来已颁发了数十万元助学金。

他常说:“我的一个缺点也是个优点,就是懂得赚钱,却不懂得花钱,也没有时间花钱,也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钱够用、能用得轻松,生活自在就行了。

“我创业,孩子守业,他们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个个事业有成,钱财不成问题。我给他们的最宝贵资产并不是金钱,而是传授谋生、经商的本领。我有生之年的一大愿望就是多资助教育事业,多帮助经济上有需要的学生。”

为员工子女设大专奖励金

去年,黄水钟另拨出500万元设立“黄水钟大专奖励金”,对象是达丰集团的员工子女,凡是服务三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为子女申请。理工学院的奖励金额一年为2000元,大学为5000元。对于员工不断协助集团壮大而做出贡献和牺牲,黄水钟一直心存感恩。

多年来,黄水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务,捐助儿童癌症基金、儿童慈善基金、同济医院等公益和慈善团体。

大家庭每周聚会持续20多年

今年83岁高龄的黄水钟的前半生是为事业、家庭而活,现在则是为自己而活,为社会而活,人生的境界可说已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他在大家庭长大,父亲是儿女成群,如今黄水钟自己也拥有一个大家庭,九男五女的第二代个个都成家立业,第三代有26个成员,第四代的曾孙也有两个。

早期,每个周末黄家大小聚餐,还把厦门街茗香菜馆的大厨请到家中掌厨做菜。这样的每周家庭聚会持续了20多年。

黄水钟后来发现大聚会越来越不容易,主要是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活动,要不然就是出国留学、公干,于是几年前他把固定的周六家庭聚会,改为自由式的周日聚会,有空就来家里聚聚。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黄水钟独爱清晨的快步走。退休后,他也爱上高尔夫球,每周打三次高球。

答问录

问:半个世纪经商,你有何特别理念?

答:有句福建话说“有风快起帆”,意思就是要把握时机,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就是要及时掌握商机。在瞬息万变、不进则退的商场,风起扬帆时,还能看清楚风势,顺着风势、借助风势,才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多年前,有记者形容达丰的成果是“挨”出来的,时至今日要突破就得有胆识,就得去“闯”、去“创”。

问:对你影响最大的有哪些人和事?

答:我18岁出来打工,在创业致富的长途上有几件事和几个人对我的影响深远。

50年前,在朋友的力邀下,我第一次出远门谈生意,顺道旅游观光,而这一次出国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还记得单是旅费就要2960元,而当时的一间三房式组屋的售价也不过是6000元,因此出一趟远门就可买下半间组屋。刚做生意时我省吃俭用,这笔旅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不过父亲一再鼓励我一定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在旅途的一个早上,我站在日本酒店的窗边,看见外面的工地在大兴土木,几台重型工程机械在忙碌施工。这些超人式的先进设备让我大开眼界,心想新加坡如果引进这类先进的建筑设备,必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建设步伐加快的新加坡肯定需要这类高效率的设备。不过,我毕竟是刚出来做生意,一台全新的日本工程机械要几万美元,我退而求次进口性能还良好的二手机械,从一买一卖赚取利润。所以我常说日本之行是我的新起点,达丰重机械公司就由此成立。

有了生意必须有资金才行,没有足够的资金周转就无法做大生意。在我进退两难时,有位银行分行经理看好我经营的生意,认为我可以大展拳脚,于是安排了几十万元的融资并帮忙开发信用证。我则以机械作为抵押,生意就这样越滚越大。虽然做生意要靠自己,不过少了这位银行经理的帮忙、指点,我可能要在原地踏步好几年,他的确是影响我一生事业的贵人。

问:对年轻企业家有哪些忠告?

答:创业之路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总会起起落落,有时候机会未到,危机却先到了。重要的是在面临抉择之际,有时要锲而不舍、紧抓不放,有时却要懂得当机立断、壮士断腕,这样才不至于因小失大。

我经历事业上的第一个危机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经济由高峰重重跌落,整个市场笼罩着凄风苦雨。由于业务的需要,达丰一向有不少二手工程机械库存,这样才能随时应付客户的订单,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就押在这些存货上。可是危机一来,这些机械立刻无人问津,能流动的资金越来越紧张。我立刻采取两大对策,一是降价求售,尽量卖掉积压的机械,有些售价甚至低过成本,那时候“救火”最要紧;二是出售不成,就改为出租,机械能租出去钱就会进来,何况出租的利润还不错,整个业务的动脉就这样活络起来,公司得以重返发展正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